第51章 《穿成赵光义后我打开了葵花宝典》5

    【在宋代, 《武经总要》和《武经七书》是武举的必考科目,但是岳飞的性格使他对这些并不感兴趣。宗泽劝他学《平戎万能全阵图》他也不愿意学。

    在重文抑武的宋朝,哪怕是武举, 也要考文科,考“策问”, 所以当时的武举, “以弓马定高下,以策问定去留”。

    岳飞的战术被宗泽称为“好野战, 非古法”,这里的古法就是指从赵光义到赵祯等帝王喜欢研究古代阵法的形式。宗泽评价岳飞不爱研究军阵, 更喜欢实地野战。

    但是在现代人看古代兵书, 最靠谱最全面的, 其实是明朝戚继光的兵书。

    戚继光的戚家军海陆都很厉害,戚继光著作的《纪效新书》、《练兵纪实》、《莅戎要略》、《武备新书》非常实用。只能说到底是武将,还是名将,与文人写兵书非常不一样。

    《纪效新书》是戚继光在东南沿海平倭战争期间练兵和治军经验的总结。而《练兵实纪》涉及兵员选拔、部伍编制、旗帜金鼓、武器装备、将帅修养、军礼军法、车步骑兵的编成保结及其同训练等建军、训练和作战等方面(1),可以说有了这本兵书可以打造另一支“戚家军”,都是比较实用的兵书。

    不过想想宋朝上至帝王下到文官的作风,宋人大概得挑剔戚继光的兵书没文采。

    也幸亏岳飞对大宋的兵书和军阵不感兴趣, 他若是感兴趣大宋可能连唯一的兵神也没有了。】

    这一次,轮到朱元璋得意大笑:“哈哈哈哈,那弱宋哪有什么名将, 果然还是咱大明的武将厉害!”

    后世都认可的戚继光, 也不知道是他哪个子孙后代的民间,这“戚家军”听起来也威风, 恐怕又是跟“岳家军”一样军纪严明的优秀军队。

    自身也是武将的朱元璋知道这样的军队多难得,心喜片刻, 又想到戚继光打仗的对象:“平倭战争?又是那倭寇!”

    倭寇真是欠打!.

    出征路上的岳飞听到宗泽的评价和天幕对自己喜好的评价,确定那是自己,只是微微一笑。

    年轻时候的自己,的确并不喜欢朝廷编发的兵书,更喜欢实战。宗泽老将军* 多次劝诫自己,可惜自己不愿意听从。

    现在看来,不听也有不听的好处,连天幕都支持他不听。

    既然如此,那就顺从本心,一往直前吧!.

    正在备战的戚继光听到自己的名字和兵书,爽朗地哈哈大笑:“看来本将军也能有文才大作留世了!”

    “戚家军,我们也留名了嘿嘿。”他的将士们同样很高兴。

    戚家军的威名,伴随着戚家军抗倭的功绩一起青史留名,让他们觉得自己的一切努力都值了。

    戚继光提起专为克制倭寇武士刀改良的苗刀,向前一挥:“戚家军,杀!”

    “杀——”

    【古代文人写的兵书,各种排兵布阵,各种阵法。

    但是有些阵法在实际应用上我们现代有另一个名字,比如古代的一字长蛇阵,在现代叫做“一字挨打阵”。

    按照宋朝武举的策略考试,也难怪大宋更擅长的是守城。在很多守城战反而赢了。

    无论是岳飞的岳家军抗金战绩显赫,还是南宋末年钓鱼城抵挡蒙元进攻36年,也足以证明大宋并非没有厉害武将,其实正常发挥并非不能打。

    问题是宋朝的统治者不给武将正常发挥的机会。

    从唐玄宗时期开始,府兵制转变为募兵制,这一制度延续到了宋朝。@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但是募集来士兵许多是饥荒受害者、以及罪犯囚徒,还要进行筛选。

    宋朝实行的是“强枝弱干”“内紧外松”,军队也是如此,强壮的选入京中的禁军,瘦弱的选入地方的厢军。

    厢军和禁军在每年春秋还会进行武技考核,考核成绩分为上中下三等。厢军里考核优异的士兵有机会升入禁军,考核成绩差的会从骑兵降为步兵,再差一些的会从禁军发配到厢军。

    在长时间的兵源和实力挑选的情况下,造成地方上的厢军对比京城的禁军就是云泥之别。

    在权力上,文官和太监监军对武将实行权力压制。

    而且军队里会频繁换将,武将战前拿着虎符去军队就任,军中只认虎符不认人,也由此造成“兵不知将,将不知兵”。

    甚至还包括武器的限制。宋朝对武器实行了士兵借支制度,禁止士兵长期储留兵器。

    大宋明明是武学成熟的阶段,偏偏严格限制士兵的武器,日常训练只能用“木枪、弩弦等”这种非正规兵器练习武艺。当士兵参加战争时,兵器依然处于严格管控中,需要先打申请从甲仗库借支。战争结束后,军兵从甲仗库借支的兵器必须及时归还,禁止蓄留军中。

    士兵若是无法归还兵器,也得证明理由。比如宋仁宗时期,曾对一名士兵下诏,该士兵战后“身无它伤”,却“遗失器甲”,最终于历元年正月乙四者处以斩刑(2)。

    这种行为也是符合宋朝统治者一贯的理念。

    “外松内紧”,打压内部,对武将叛乱和民间起义严防死守,他们维护的是自己的皇权。】

    北宋末年,农民起义军听到这里,齐齐痛骂:“狗皇帝!还以为是不懂军事不知兵法,原来不是不懂,是更在乎自己屁股下的位置!”

    “难怪管我们这么严,对金人那么狗腿,皇位才重要,咱老百姓算什么!”

    帝王对靖康之耻无感,为了能继续当皇帝依然苟延残喘。但是民间并非如此。

    即使从宋初就开始严格对军队对民间一样的管控兵器,到了宋末,已经随着战争的爆发失去管控力。民间不少百姓偷偷弄到各种刀枪剑戟,开始在民间结社,农忙时干农活,有功时习武练习武技。

    刀社,弓箭社,长枪社等等,宋人以村为单位,成为民间抗金小团体。

    皇帝窝囊废,宋人可不窝囊!

    从抗金到抗元,从结社到帮派,从百姓到侠客,他们只是单纯的想要保家护国,想站起来好好活着!.

    唐朝,李世民能理解帝王维护皇权,但不能理解做得这么极端:“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就算这样严防死守,民心已失,坐在皇位上也不过是被骂的昏君。”

    再听听那些各种限制武将的手段,李世民叹为观止。大唐若是也来这一套,贞观群臣里那些武将还灭什么国。

    难怪天幕提到宋朝的皇帝就没好话,这些措施,看着就来气。

    “又是唐玄宗……”再一看募兵制,李世民喉头又是一股腥涩。

    差点又被这不肖子孙气吐血!.

    刘彻也不能理解:“这宋朝不是一开始就没收回幽云十六州?门户都没了,还敢外松内紧?”

    这宋朝,也不是周围没强敌,那一大圈的敌人,竟然敢无视?

    在刘彻眼里,这跟把大汉与匈奴交界的边军全选军中的老弱病残去守边有什么不同!

    刘彻不带兵,不上战场,但也知道优秀的军队最基础的要求就是兵强马壮。@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从高祖到自己父亲,几代帝王的休养生息才攒下如今大汉的兵马,刘彻深知中原养骑兵的不容易。更知道,帝王若是不重视军队会乱象丛生,会帝国不稳!

    “难怪皇帝老是在逃命,北宋变南宋都没吸取教训。”刘彻摇头,对这宋朝失去了兴趣.

    秦朝,从上到下都给听傻了,一时半会都沉默的不知道说什么好。@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最后,老将王翦幽幽一叹:“这个宋朝如果是以前的宋国,齐国灭宋一定更快。”

    嬴政则是再次怀念起秦国时期优秀靠谱的老臣:“商君真是圣贤。”

    对比一下后世,大秦的武安君、商君,一个比一个靠谱,他要追封!追封!

    【我们学习伟人的兵法,非常简单:“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3)”。

    这十六字真言让我们在条件最艰苦的日子里,用落后的武器和贫瘠的资源,打赢了一场场艰难的战役,打出了华夏陆军世界第一的威名!

    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华夏军队许多士兵来自从没读过书的贫苦百姓,他们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军事训练,也不懂军事策略,比起宋朝当时作为世界经济中心的富庶、作为第一个发明火药火器国家的武器先进,经济条件上面临的困境反而比宋朝差。

    但是,我们还是成为了胜利的一方!

    因为战争最重要的不是排兵布阵,是人!】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听到这经典的十六字真言,嬴政一下子直接站了起来。

    他激动地反复念诵着十六字,仿佛要将它刻入骨髓。

    比起前面花里胡哨的军阵图和什么一字长蛇阵,明显是这十六字更具实战作用。

    王翦花白的胡须颤抖,一边念着这十六个字,一边回忆着自己的战争和大秦与六国的经典战役。

    原来简简单单六个字,就可以概括许多战术.

    “伟人,不愧是伟人,只是不知道这位伟人到底是谁,有没有其他兵书。”赵匡胤看着自己一手建立的大宋被篡位,被折腾,被骂的不轻,但是听到这里,哪怕也打了一辈子仗,赵匡胤同样为之折服。

    他从长乐敬佩的语气中可以听出,对这位伟人的崇拜,以及为自己国家成为胜利一方的自豪。

    他大宋的子民,现在会有这种心态吗?

    等他驾崩后,大宋的子民会以这样的语气谈论起他吗?

    赵匡胤想着想着,拳头渐渐握紧。

    还不够,还不够。

    指望用钱买回幽云十六州的想法本就不对,他身为武将,怎么能退缩?

    他要在自己还在世的时候,堂堂正正把幽云十六州打回来!

    【赵意决定,先在地方上开武举,然后发行报刊,把这一次武举活动创办的声势浩大,做出招牌,再通过报刊吸引其他地方的武学人才。

    起初官府是不愿意的,但是这是宋初,重文抑武还没彻底定型,一切还来得及扭转。

    最重要的是,地方官府的官吏们也心虚,担心贪污兵饷的事泄漏。

    这时候军队大权掌握在文官手中,文官监督武将,贪污兵饷看似是武将的事,实则不然,上上下下打点勾结,参与者一定不少。

    鲁迅先生说得好,一屋子人,你想开个窗,大家都不同意,但你要是想把房顶掀了,别人也就同意你开窗了!(4)

    赵意要彻查兵饷贪污案,大家不愿意;

    赵意要开武举办报纸,大家为了让帝王转移视线,一个比一个配合。

    然而赵意是这么好糊弄的人吗?

    当然不是。

    她不去追究,是因为有更专业的人在调查,那就是包青青,在暗中调查。

    所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赵意声势浩大地举行武举,吸引了全城视线时,包青青就在暗中调查伤兵生前的行踪和人际关系网。】

    第52章 《穿成赵光义后我打开了葵花宝典》6

    【开武举前, 先发奖励。

    这也是赵光义留下的烂摊子。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空口许诺打仗胜利给士兵奖励,堂堂帝王最后竟然食言。

    哪怕赵光义已经不知道死去哪里了,被迫给赵光义擦屁股的赵意依然想杀人。

    别说是身为帝王, 哪怕是普通男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道理不懂吗?君子的“仁义礼智信”被狗吃了吗?

    都说赵光义文治厉害, 但是这种失去信义的行为, 与君子之道毫无关系。】

    赵光义咬牙:又骂他!又骂他!

    赵匡胤也咬牙:“带兵打了胜仗不封赏,你哪里来的脸让他们为你卖命?真以为你当了皇帝天下人都得为你生为你死?”

    他就算“杯酒释兵权”, 也没剥夺武将的赏赐,各种厚赏重赏, 为了什么?

    什么都不给, 你这个皇帝凭什么让别人效忠!

    贪官污吏都知道给手下人好处!

    【赵意第一次办武举, 也是第一次在古代办报刊。

    大宋的出版行业印刷行业经过前朝几代的发展,已经成熟了许多。历史上,邸报小报也是在宋朝市民文化兴盛后开始兴起,赵意只不过是提前了几十年,大宋有这个发行的条件,也有这样的人才。

    邸报最初就是宋朝官府的公文,发行给内部传看。后来民间多了的小报不仅刊登朝政时事, 也记载民间新闻,甚至还嘲讽某些官吏。

    赵意亲自要办的报刊,打算朝官方报纸靠拢, 这样即使日后有了民间小报, 舆论的大方向还是由朝廷把控。

    这份报纸,被命名为《大宋月报》——以古代的交通条件, 一份报纸想要铺向全国,做日报完全不可能, 做周报也得在后面考虑,先用月报试试水。

    《大宋月报》的第一版头条,就是宣传武举,并且支持全国武才来参赛。

    第一版头条以下,同样是重磅新闻,刊登了赵意的“罪己诏”,和给士兵的奖励。

    是的,赵意又得为赵光义的“御驾亲征”“驴车逃离”擦屁股。

    她发下“罪己诏”,为赵光义的行为道歉。发下“平赏令”,给之前胜利过的士兵补发奖励,以及给阵亡的士兵家属发抚恤金。她特意命将军统计了阵亡的士兵名字,刊登在报刊上,把抚恤金的数量也计上,就是为了让士兵家属知道朝廷发到手上的抚恤金有没有被贪污,有没有缩水。

    在没有网络的年代,赵意能想到的向民间百姓传递朝廷真正的声音的手段,就依赖于报纸了。

    哪怕宋初百姓没条件人手一份,但是她相信,民间的说书先生、书生、有条件的富商富户们,口口相传也能把这么震撼的消息传播出去。

    无论是大宋的战败、帝王的冒进和逃跑、士兵的死亡,原本的赵光义或许想掩埋,想死要面子不承认是自己的错,但是从百姓出身的赵意不会。

    赵意曾经也是士兵,亲眼见过战友战死后家属的悲痛欲绝。@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那时她最害怕的就是送战友的骨灰回家,面对战友家属的哭泣,赵意会觉得自己非常的无能。

    现在阴差阳错之下,赵意不仅女穿男,还成为了古代的帝王,需要对全天下的百姓、对更多士兵的生命负责。

    她虽然不擅长政治,也想以自己的真诚来将心比心,来让士兵的家属过得更好一点。】

    宋太宗赵光义听了这么多,原本忿忿不平的情绪,突然平静下来了。

    皇帝真的可以这样做吗?

    可若是说做不到,汉武帝刘彻经常被骂暴君,却也发过“罪己诏”。

    若说帝王不知道体恤百姓,汉文帝刘恒取消了百姓的赋税。

    若说帝王不相信百姓,唐太宗李世民曾放囚犯回家与家人团聚,让囚犯团聚后再回来。而囚犯们最后守住信义,回去继续服刑,李世民为之感动,全部赦免。

    赵光义张了张嘴唇,却什么都说不出来.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在民间,百姓听着听着,眼里先是满怀期望,看着天幕,仿佛要透过天空看向遥远的未来,想看看未来的世界皇帝是不是这样的体恤百姓。

    但是听到最后,又有些沮丧了。

    有什么用呢,又不是大宋的皇帝。

    “真有这样的皇帝,是女人我也认。”一位在田垄上干活的老农,提着锄头磕了磕土,“只要能让我吃饱肚子,让我儿能在战场上活着回来、就算是战死也能不白死,让我孙儿们冬日不被冻死,什么皇帝我都认!”

    其他的村里人听了附和有之,遗憾有之。

    最后化为一句话:

    “哪有这种好事!”

    【第一次武举是在战败后展开,民间对此抱有怀疑的声音颇多,加上地方并不是京城,参加的人数不多。

    尽管如此,也汇聚了一百来人。

    在这一百来人里,赵意惊喜地发现了两个人才。

    一人看似十分低调朴素,没有花招,但是一招毙命,干净利落。

    赵意看得瞪大了眼睛:大妹子!这不就是军中的军体拳吗!还有截拳道、散打甚至是太极的影子,难不成是她的同胞?

    这位非常厉害的大妹子,以专业的姿态,干翻了所有对手。

    赵意以同行的眼光看出,对方可能是部队的“兵王”,还是那种身份保密连家人都不能透露所在部队的特种部队。】

    武将们听到这话顿时来了兴趣。

    王翦若有所思:“后世的女兵如此厉害吗?兵王?这是怎么比出来的?”

    王家也有女儿,他的儿子孙子虽然都是武将,总觉得差了点什么。

    要不,也培养一下女儿和孙女?

    李信非常有兴趣:“特种部队是什么意思?身份保密,死士?细作?还是帝王专门养的刺客?”

    昔日孟尝君养门客,门客各有所长,在李信看来,那就像是孟尝君一支特殊的侍卫。

    尉缭眉头微皱,抚须苦想。

    连家人都不能透露,那得是什么士兵?刺客都是单打独斗明显不是部队,又是兵王又是特种部队,这得多厉害?

    还有那军体拳、截拳道、散打、太极,听起来都很厉害,一名女兵会如此多的武技,那男兵呢?

    后世的武学如此发达吗?.

    刘彻颇为心动,甚至差点一激动,想也征女兵入军中。

    理智很快把他拉了回来。

    人口也很重要,征了女兵,谁来生孩子?

    但他又真的很眼馋天幕里那样优秀的兵王。

    最后,刘彻打上了武举的主意:“大汉也办武举,男女不限,择优录取。”

    李广性格偏保守,本能的不喜,但毕竟是老臣,知道帝王的脾性,谨慎问道:“陛下,这武举的具体项目我们还未知……”

    刘彻颔首:“不错,先听听,学一学,筹备起来。”

    李广还要再说,刘彻一句话让他沉默了:“就算朕不办武举,诸侯国会不办吗?那些人才不到朕的手中,岂不是就要到诸侯的手上?”

    全大汉都能看到天幕,而诸侯国,是有养兵的资格。

    李广不说话了,其他有些排斥男女一起参赛的大臣齐齐闭嘴。

    刘彻满意了:“诸位将士家中如若有擅长武技的女眷,也可大方参加。朕用人不拘一格。”

    这一次,大臣们又开始心动。

    肉烂在自家碗里,当然没问题!

    “诺!”.

    “阿姐若是在后世,怎么也会是一位兵王吧。”李世民再次想到了平阳昭公主,想到对方的芳年早逝,颇为遗憾。

    长孙皇后微微垂眸,更是遗憾。

    平阳昭公主之后,大唐竟然再也没出过这样的巾帼英雄,公主们无一人善武,也无法走出深宫走向战场上。

    红缨长枪娘子军,从此成为了绝响,怎么不让人遗憾!.

    不止尚武的秦汉人会如此作想,屡屡被批评的大宋人算是明白为什么总是挨骂了。

    “原来后世连女兵都如此厉害。”在大宋不受重视的武将们与家人议论道,“长乐所在的年代,定然是个武德兴盛的时代,真想亲自去看看。”

    【等到武举结束,赵意迫不及待接见了前三甲。

    然后单独接见武状元时,英姿飒爽的大妹子还为她带来了一份特别的礼物——土地雷。

    赵意惊喜地恨不得当场封这位武状元为将军!

    有了土地雷,打赢宋辽之战不是梦!

    “土地/雷”之所以有这个“土”字,是因为做法适合乡土,在抗战期间,由乡村的民兵自行制作来作为攻击敌人的武器。

    土地/雷的制作者,原本也是一位老兵,是这位女兵的爷爷。

    两爷孙是跟全家人一起在大宋酒楼聚餐,塌了之后一起穿到了大宋,其他人不确定穿到哪里,目前就两人再次穿越成一家人,而且从爷孙变成了兄妹,看到了报纸猜到有同胞一起穿来特意找来的。

    土地/雷有个缺点,它不像正规的军用地/雷,埋在地里只要踩上就可以触发。土地/雷需要手动拉引线触发。所以我们看抗战片经常能看到,民兵埋下地/雷后需要躲在附近,等敌人靠近,已经进入地/雷区,手动拉线,才能让土地/雷爆炸杀敌。

    在宋初,主要是冷兵器作战的时刻,土地/雷也够用。

    骑兵的马很容易受惊,战场上人马密集,只要爆炸声一起,人仰马翻毫不夸张。

    赵意小时候就是看电影《地/雷战》长大的,而这部电影反应的就是胶东地区的军民利用地雷英勇抗击日寇的真实写照。电影中,机智勇敢地给我军送情报、埋地/雷炸敌人的“玉兰姑娘”的原型,是善于使用地/雷的全国民兵英雄孙玉敏。

    地/雷战里,各地民兵不分男女老少,都在战争中发挥自己的力量。他们创造了铁雷、石雷、绊雷、□□、夹子雷、连环雷、子母雷、滚雷等,甚至还有用头发丝做的头发丝雷,用木板做的踏板雷,就地取材,有什么用什么。

    这也成为了决胜的关键,对日寇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因为古人贫穷,显得更为苍老,老兵爷爷穿到古代四十岁的男人身上,竟然还没现代八十岁的自己身体好。赶了几天路累得不行,没法参加武举,看起来也像个五六十的小老头。

    女兵穿到了十七岁的小姑娘身上,因为常年干农活,显得成熟粗壮,很有一把子力气。

    赵意把二人一起请到上座,一番商量后,赵意找来武将,与两位现代同胞一起,研制大宋版的土地/雷。

    为了保密,躲进了当地的道观里——毕竟道士炼丹本就会炸炉,而火药本身也来自炼丹,炼土地/雷的黑/火药还可以就地取材,与道士合作一番。】

    武将们急得不行:“这土地/雷到底是怎么做得,你倒是仔细说啊!”

    在对武器的渴望下,哪怕是最保守的文臣也顾不上“爷孙”变“兄妹”这种离奇的穿越故事,同样很着急。

    不急不行,靖康之耻还在后面等着,宗室和大臣一起被掳走,大臣里没准就有他们的后代!

    “头发丝都可以做武器?难怪军队和民兵都有女兵。道士和村民都可以制作,这土地/雷造法看来很简单,材料也易得。”赵匡胤摩拳擦掌,“这一次答题必须全对!大宋很需要这一次的奖励!”

    赵光义斜眼:还不知道奖励的书籍是什么,急什么。

    赵匡胤瞥到弟弟的眼神,想抽人的手蠢蠢欲动。

    【除了现代穿越过来的人才,本土同样也有不少人才。

    要知道,后世的武侠小说里,许多大侠和门派都是有原型的。

    比如少林与武当,从宋朝开始就成为了武学集大成所在地。

    “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走的是门槛低广纳百家所长的路子,而武当走的是贵精不贵多的路子。还有专门收女弟子的峨眉派,都是真实存在过的。在宋朝时抗金抗元,到明朝时还有与朝廷合作的僧兵抗倭,保家卫国义不容辞。

    赵意就打算学习明朝,也学习现代抗战时期的经验,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先把幽云十六州拿回来,然后一统天下。

    想想一场场需要打的硬仗,需要花钱如流水般掏出去的军费,赵意深感任务艰巨。

    而排在最前面的任务,就是先大批量制作土地/雷,把辽国再打回去!】

    第53章 《穿成赵光义后我打开了葵花宝典》7

    【赵意在筹备土地/雷时, 包青青也没闲着。拿出现代堪比换头的化妆技术,几番改妆,就让跟踪她的官府人士跟丢了。

    以她多年的专业知识, 包青青找到杀死伤兵的真凶不难。

    她先是根据现场残留的脚印等踪迹,找到真正的伤兵尸体, 救回老军医, 再顺藤摸瓜从伤兵怀中一叠当票里找到一张特殊的一件冬衣。

    来自伤兵母亲亲手缝制的冬衣,是一件纸裘。

    所谓“纸裘”, 顾名思义,就是用“纸”做得冬衣。它的材料是楮树皮, 楮树皮同样是桑皮纸和宣纸的主要原料。制作过程也与造纸类似, 先把楮树皮蒸煮, 等植物纤维变得柔韧、厚实,先将其做成厚的“纸”,一张张一层层,就成为了保暖的材质,然后裁剪成衣服,就是“纸裘”。

    宋朝的造纸术发达如此可见一斑,除了纸裘, 还有纸衾,也就是冬季的被子。还有陪葬品流行用纸人也是宋朝开始的。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当然,纸裘毕竟不如棉花保暖, 也不如皮毛或者丝绵。所以宋朝的有钱人还是会穿皮裘或者丝绵做得绵裘。穷古人家才用纸裘。宋朝士兵还有纸甲, 就是纸制的盔甲,非常轻便, 不易于生锈。

    最重要的是,在宋朝后期缺铜缺铁到只能用纸币代替铜钱铁钱的时期, 也能代替铁甲。】

    “纸果然是个好东西。”

    嬴政对小说里透露的好东西敏锐捕捉,快速亲自记录在大秦造的纸张上。

    淳于越也记录的很勤快,一边记录一边跟其他博士议论着:“不知道纸裘纸衾怎么做,要是学会了,大秦平民冬日不就不会挨冻了?”

    掌管租税钱谷和财政收支的治粟内史奇道:“纸竟然还可以做陪葬品,做纸钱。那百姓不用铜钱都用纸钱,愿意用吗?”

    负责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的少府脑筋转的飞快,出神的不知道在思考什么,一脸兴奋的把毛笔塞在嘴里沾湿后,在纸上走笔如龙,笔迹狂野的让治粟内史都看不出到底写得什么。

    一群官吏被各种启发,帝王同样拿着纸张使劲研究。

    “纸竟然还可以做盔甲?这么薄?”嬴政低声说着,用手去碰纸张那薄薄的侧面,然后猛地一拉。

    纸张成功被染红。

    夏无且最先发现,提着药箱就要冲上来:“陛下——”

    “无妨。”嬴政反而笑了,甩了甩染血的纸,非常满意,“看似很薄,其实锋利。”

    又发现了纸的新特性,结合天幕上的那些花样,嬴政信心满满:

    “天幕上的那些东西,大秦都可以造出来!”.

    比起前朝受到的启发,宋朝的皇帝们集体紧张。

    “铜铁不足?士兵只能用纸甲?连造钱的铜铁都不足只能用纸币?”

    赵匡胤不懂什么叫铜钱外流,没在前朝的历史上见过经济发展到极致货币跟不上,即使是大唐的历史也没有宋朝成为世界经济中心时宋钱流通全世界,东南亚和日韩许多国家直接不印自己的钱币,来宋朝用船拖走宋钱回国通用。

    赵匡胤更没见过,在现代,世界各地从遗址中发现的宋朝货币,最远可以到非洲沿海,近一些的欧洲地中海沿岸、东南亚沿海、日韩,都有大量出土。

    赵匡胤听到铜铁不足,本能的紧张起来。

    “还是得多找些矿。”赵匡胤眉头紧皱,在巡视赵光义等宗室和其他大臣时,眼神微微阴沉。

    还是说,大宋的铜矿铁矿与大汉的金矿一样,被地方霸占所以才导致朝廷印发的铜钱不足?

    看来这贪污,果然得从开端制止,不然人心不足蛇吞象,从钱币到矿产,胃口越来越大。

    赵匡胤默默给自己的任务再次加上一项“待办事项”。

    【伤兵典当自己的纸裘,这种不值钱的纸裘当铺的供奉和活计都没仔细检查过,事后追踪账本的官员也没在意这一堆“破烂”,最终被包青青找到了,从纸裘里把被拆开粘贴的账本内容一张张撕下来,重新修复还原,看到了原本的账本,也看到了军饷贪污案背后牵连的一大批官员。

    到这一步,包青青就知道,以她个人的力量是不够了,这已经从刑事案转为贪污腐败案了。

    所以包青青带着充分的证据回来找赵意。

    恰好赵意听到辽军大军追击过来的消息,在爷孙俩的全力辅助下,一大批土地/雷打造出来,赵意打算堂堂正正迎敌。

    而这一批贪官,赵意一个不漏的,让他们上最前线去将功赎罪。】

    “这倒是个好主意。”最厌恶贪官的朱元璋受到了启发。“北元还没灭,那些贪官直接杀了的确有些浪费,还不如扔到沙漠,用人头换命。”

    当然,这样其实也要提防贪官背叛大明直接通敌。

    大汉可是有不少例子。

    小说到底是小说,朱元璋嘴上嗨一下,想起大汉的反面例子,不满地嗤了一声,开始自己琢磨。

    贪官杀不尽,他都剥皮萱草严惩贪官,依然屡禁不绝。

    他还得怎么惩治贪官?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上战场的,里面也不乏管后勤的这种最方便抽取油水的官吏,来赵意面前求情狡辩时,赵意也不废话,直接把账本扔他们面前,一个个都吓到失声。

    赵意又把一份报纸扔在他们面前:“这次大战,战后一定会做一期特别专刊,你们日后是扬名立万还是遗臭万年,就看这次的表现了。”

    赵意的意思很明白,战事和兵饷案,她肯定都会让人做专题报告,刊印之后发行全国。

    让贪官们上战场,也是给他们最后一次机会。

    要么,在战场上英勇奋战,用鲜血将功赎罪,然后报道时可以当英雄;

    要么,逃避战争,苟且活下来,然后在兵饷案中作为大贪官出场,被全国人民咒骂。】

    朱元璋大喝一声:“好!”

    不就是报刊,大明也不缺纸,也有好的印刷术造纸术,直接让贪官被全国人民咒骂,这可比死后遗臭万年来的刺激!

    大臣们顿时如丧考妣。

    除了身体上的折磨,现在名声上也要加强折磨了吗?

    问题是,陛下你给的薪水真得很低!比那宋朝官吏的薪水低好多!.

    宋太宗时期,赵光义满意地摸了摸胡须:“嗯,很好,大宋不缺文臣,以文治贪,非常好。”

    言下之意,显然是要学习这一招了。

    有些官员立刻捧场地夸赞起来,但也有些官员听到这里,脸色也难看了起来。

    虽然他们薪水高假期多福利好,但是谁还没有一大家子要养,谁还没有一些花钱的应酬。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真要管住手,以后的日子不好过了……

    【回到战事上来说,这一战,非常顺利!

    第一次遭遇土地/雷,辽国的骑兵不但吓得人仰马翻,骑兵的优势完全没发挥出来,而且战马受惊之后把骑兵掀下去,在地上拖着跑,甚至自己内部就乱到死伤无数。

    看到这一幕的宋兵,备受鼓舞,再次燃起对阵的勇气,不再畏惧辽国铁骑。

    而赵意以帝王的身份,虽然很想亲上战场,但是将士被他高粱河战役的表现吓到,死活不愿意。赵意最终还是只在城墙上击鼓鼓舞军心,指挥大权交给专业的武将们。

    新出炉的武状元和其他武举人们有男有女,一个个奋不顾身冲击在最前面。

    一位女性的武状元在前面带头冲锋,男性士兵受到刺激。

    女人都这么勇敢,他们若是敢退缩岂不是显得很无能?

    土地/雷为了保密,再* 加上时间仓促,大宋的士兵同样也是第一次见,没少士兵同样也被吓到。

    但是有了武状元的冲锋,大宋士兵跟随在她身后,不再害怕。

    这一次,轮到大宋士兵大杀特杀!】

    “杀!杀!杀!”

    曾经备受辽国欺压的宋人身临其境,仿佛是自己亲自上战场杀辽人一般,激动到满脸通红。@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这一刻,被压抑已久的战斗热血重新燃烧。

    这一刻,文人再怎么用言辞掩饰大宋的战败都没用。

    “我们要打回祖地,要过河!”岳飞双眼湿润了,遥遥地看着北地,看着曾经大宋的故都,情难自抑。

    南宋,岳家军刚刚取得一场胜利,浑身染血,身体疲惫,但是精神亢奋,齐声高喝:“过河!过河!”

    这是宗泽老将的临终遗愿,也是有血性宋人的毕生所愿。

    哪怕岳飞不在了,也依然有人继承他的遗志。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宋孝宗赵昚年轻时就发誓要振兴南宋,听到这里,也想起了岳飞。

    那是大宋距离过河北上最近的一次,可惜……

    赵昚想起太上皇赵构,嘴唇紧抿。

    他即使不赞同太上皇的举动,可是自己被掣肘,处处受限,哪怕想要北伐也极为艰难。

    可是天幕上的小说让他再次燃起热血。

    是啊,他是宋太祖的血脉,是武将的后人,怎么能畏惧?

    “朕要替岳飞洗刷冤屈。”赵昚眼神坚定,“封岳飞为鄂国公,封张宪为忠义将军,封岳云为忠义候。”

    然后,他要北伐!

    朝臣中有太上皇的支持者,自然也有当今陛下赵昚的支持者。

    赵昚的心腹却摇头:“陛下,稍安勿躁。”

    赵昚眉头一皱:“你也怕?”

    心腹:“不不不,臣自然是支持北伐的。只是,臣更希望,大宋也能有天幕上的那土地/雷。”

    赵昚沉默半晌。

    北宋时期,火器已经发展的花样百出,并非没有能惊吓到骑兵的那种火雷,但宋军依然畏惧草原骑兵。

    甚至后来学会了宋国火器的辽国,也是被金人的草原骑兵所灭。

    论武器,论国力,明明宋国比辽国强,辽国比金国强,为何战斗力就是不行呢?

    赵昚百思不得其解。

    所以,真得是天幕说的那样,主要是人的问题吗?

    到底怎样,才能让宋军不畏惧骑兵?

    第54章 《穿成赵光义后我打开了葵花宝典》8

    【大败辽军之后, 赵意很想乘胜追击,收复失地,一鼓作气收复幽云十六州。

    但是宋军经历了连续作战, 十分疲惫。而且毕竟是建国之初,宋朝的国库也没那么充盈, 赵光义屁股下的皇位还没那么稳固, 赵意只能敲诈辽国一顿,捞回各种好处, 大赏宋军,打道回京。@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这次战争, 为了自己的名声, 兵饷贪污案中的主犯直接战死, 赵意看在战功的份上,给了对方一个死后的英雄名声。

    但是依然也有贪生怕死之辈,趁乱逃走,还妄图靠着贪污的钱款过上改名换姓的富家翁生活,被包青青有一个算一个全部抓回来。

    对于精通人体解剖的包青青而言,她看人从来是看骨骼,看骨相, 别说易容只是换表面肌肤,换头或者换个性别都能认出来。

    人的骨骼就像是树木的年轮,记载了人的一生的各种经历。

    父母遗传的骨骼粗细, 家庭环境影响的生活习惯, 年幼时的营养不良、成年后生活的环境过于湿润、年迈后生活艰辛长期吃不到肉蛋奶,还有男人打过的架, 女人生过孩子的痛,都记录在骨骼上。

    哪怕曾经是左撇子强制被纠正为右利手, 曾经骨折治愈后愈合,曾经肌肉断裂后来缝合好,骨骼依然能够记录。

    甚至是时隔几百年几千年出土的远古遗体,骨骼考古学家也能根据古人类的骨骼研究出古人的生活习惯。

    比如我们现代考古学家能通过明清时期女尸变形的足部骨骼,看出缠足对女性的摧残。从足部到腿部到腰部,骨骼全部都变形了;虽然有人说明清时期缠足才开始折骨,但是宋代出土的女尸也已经有了折断趾骨缠足的(1)。

    大唐时期出土的骨骼能看出在大唐定居的外国人很多,胡人与汉人的骨骼差距很大;

    大汉时期的骨骼能看出大汉时期的血吸虫病患严重,贵族缺少运动富贵病缠身,秦朝的骨骼看出大秦兵马俑非常写实,秦锐士身高体魄都很彪悍……】

    “我的骨头能记录生前的一切?”明朝,嘉靖皇帝突然有点慌。

    写史书可以“为尊者讳”,但是史书可以篡改,骨头怎么篡改?

    假如他死后帝王陵与秦始皇陵和汉武帝茂陵一样被盗,那他生前修道炼丹岂不是死后把他坟墓一扒,什么都知道了?

    朱厚熜没少看文人写文写诗骂秦皇汉武沉迷方士修仙炼丹,但他一度十分骄傲,认为自己亲自炼制的丹药与方士炼制的丹药完全不同,是真正的飞升仙丹。

    但这并不代表,朱厚熜愿意让天下百姓知道,自己丹药里的那些成分。

    假如天下人都知道自己的丹药里还有女子的……

    假如后世人通过自己的骨骼也知道……

    朱厚熜毕竟是帝王,还是喜欢被人吹捧胜过被人批评的要脸面的帝王。曾经从藩王到皇帝被大臣掣肘,一次次的政治斗争都赢了下来,忍不住飘飘然。皇位坐稳之后,加上年迈,开始亲自修道炼丹。

    但是现在天幕撕破了他的自我欺骗,朱厚熜看着自己面前的炼丹炉,眼神厌恶起来。

    “来人,把这里封了!”

    宫女都能因为他逼迫她们发动壬寅宫变,朱厚熜十分担心,后世那什么考古学家从自己骨头里检查出什么后,把他的骨头都给挫骨扬灰!

    天幕上的那女子,以及女子口中的其他女子,可是一个比一个大胆!

    【包青青抓到的逃跑的贪官,正好给军队的受害者一个交待。

    无论是偷到账本作为有力证据、但是自己却为之付出生命的伤兵,还是那些明明卖命作战、却连应该拿到的食物和兵饷都没拿到的普通士兵,都需要把贪污的凶手给他们一个交待。

    吃进去的,要吐出来;

    杀人的,要为之偿命。

    当贪官没有等到秋后,战后就斩立决,鲜血染红了军营的土地,但是士兵们哭成了一片。

    有些士兵,没有拿到兵饷,却已经再也拿不到了。

    有些士兵,饱含冤屈,却依然为国为家、为了大后方的家人们,努力作战。

    士兵们哭自己的战友终于沉冤昭雪,哭自己的委屈终于得到申诉,哭自己有幸活下来,终于能带着钱回家也养活其他家人。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他们那么肆意的哭泣,哭着哭着又大笑,庆祝着战争的胜利,庆祝着生的喜悦。

    赵意没有打扰他们,安排城中守备军防守后,送去酒菜,让士兵们彻夜狂饮。

    而赵意等人,在与辽国签订了有利于大宋的合约后,正是启程回到汴京。】

    明朝,山西大同。

    一群底层士兵躲在一起,听着天幕上的内容,羡慕到眼红。

    “朝廷若是有这样英明的女皇,我们何至于到现在这样!”

    大宋的军队克扣兵饷,大明的将领也经常克扣军饷!

    上级克扣军饷,导致士兵经常粮草不足,还有其他军官有样学样,层层剥削,到下层官兵手中往往不足个人口粮。

    他们卖命打仗,却还得饿着肚子流血。

    前段时间,大同府巡抚都御使张文锦越来越过分,士兵们忍无可忍,郭鉴、柳忠、陈浩、胡雄、郭疤子等人揭竿而起,率领大同官兵举行起义。

    他们大开粮仓、释放囚犯,他们杀死官吏,占领了大同城,他们终于吃饱了肚子,拿到了本该属于自己的兵饷。

    这样轰动朝野的事情传到朝中,很快得到了嘉靖帝的反应。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他们等来了嘉靖皇帝派来抚慰的大臣,本以为冤屈得以澄清,谁知是个陷阱!

    抚慰大臣设计杀死了率众起义的首领们,杀鸡儆猴一般,让士兵们不敢再轻举妄动。

    即使抚慰大臣又发放了兵饷粮草,让他们暂时填饱了肚子,可当抚慰大臣一离开,再次恢复原样。

    贪污的贪污,克扣的克扣,打压的打压。

    饿肚子的,也继续饿肚子。流血卖命的,也继续流血卖命。

    明明许多将军和小官吏自己也是从底层士兵爬上去的,可是为什么一爬到高位,就踩在昔日同袍的脊梁上,吸血敲髓,不榨干同袍不死心?

    不仅仅是边军,地方军、驿站士卒,许许多多的底层兵卒,都是被压榨的一员,都是饱含着愤怒与怨恨,在忍耐的一员。

    愤怒在压抑,却没有消失。

    如同沉寂的火山,在暗中积蓄着力量。

    等到喷发的那一天,火山爆发的力量,将彻底颠覆这个世界!

    而从军中走出的士兵,没拿到兵饷最后愤怒发起起义颠覆大明的底层兵卒,有这样两个名人——延绥边兵张献忠,银川驿卒李自成,在未来,他们一个叫做“大西王”,一个叫做“闯王”。

    【赵意的任务十分繁忙。

    回到汴京后,脚不停蹄地推广武举,恢复生产,鼓励贸易。

    赵匡胤之子赵德昭这时来负荆请罪,原因是赵广义在高粱河战役后有段时间失踪,大臣们便主张把赵德昭推举为皇帝,刚要拥立为帝时赵光义回来了,赵德昭不但地位尴尬起来,还十分紧张,一直惴惴不安担心赵光义事后问罪。

    后来赵意来了,忙着追查兵饷案、忙着开武举、忙着研究土地/雷、忙着犒赏三军和再次开战,自己都忘记这事时,回到汴京,赵德昭来请罪了。

    赵德昭磕磕巴巴念了一通有文采的文言文道歉,听得赵意头大,一边揉太阳穴一边思考怎么给赵德昭安排个好地方干活去。

    现在到处要发展生产,赵德昭这样接受过精英教育的古代高质量学子,不好好干活对不起百姓交税给他的优渥生活。

    至于把皇位还给赵德昭?

    不好意思,虽然赵光义的皇位始终被认为来源不正,武治不但拉垮还拖后腿,但是从赵德芳和赵德昭轻而易举被赵光义弄死的政治斗争结果来看,这两位也并没有多优秀。

    在历史上,赵匡胤死亡的同年,赵光义迫不及待改年号为“太平兴国”。

    太平兴国四年,赵德昭被宋太宗逼迫自杀。

    太平兴国六年,赵德芳病死,死因不详,享年二十三岁。

    因为两兄弟死亡时间过于接近,且都是英年早逝,被许多人认为都是赵光义下的手。

    皇室的斗争向来残酷,宋朝的斗争不仅仅在于皇室,在于太祖和太宗之间,还在于大臣激烈的党争之间——从群敌环绕的北宋到半壁江山的南宋,大宋朝堂的党争愈演愈烈,帝王无力驾驭群臣,就是很大的问题。

    换成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谁会存在这种问题?

    赵光义不是明君,赵德昭赵德芳她也不认为能在强敌环伺的情况下做出明君的成绩,他们连叔叔都斗不过!赵光义都知道买通太监王继恩,皇子竟然在前朝和后宫没有自己的力量?】

    赵匡胤皱着眉头看向自己的儿子,两儿子也成年了。

    更何况就算年幼,能有年幼登基的始皇帝年幼?

    始皇帝十三岁登基,都能压倒群臣,一统天下。

    赵匡胤只要倒推一下赵德芳的死亡时间,和赵光义改年号的时间就能得知自己的死亡时间,再一推算,就能得知赵德昭在自己去世时25岁,赵德芳17岁,这个年纪都不是无知幼儿,怎么对上赵光义不堪一击之力?

    赵匡胤想想自己一路野心勃勃的上位史,再看两个儿子气不打一处来。

    他心知儿子们需要教育,这也不是一时半会的事,一双怒目看向战战兢兢的王继恩。

    他知道弟弟晋王拉拢了不少大臣,也定然在后宫有眼线太监或者宫女,但是没想到,这个眼线离自己这么近。

    “陛下……”王继恩吓得直接跪倒,不住叩头求饶。

    赵匡胤冷冷地扫视了一眼同样跪下的赵光义,根本不听二人的解释:“拉下去,斩立决!”

    王继恩当场吓瘫,赵光义冷汗湿透了后背

    他,就要彻底没希望了吗?.

    朱元璋鼻子喷气:“朕也不存在这种问题。”

    怎么天幕又只提秦皇汉武唐太宗,不提提他?

    大臣不听话,要么联姻,要么直接廷杖,杀头,剥皮萱草就是,还党争?

    自信满满的朱元璋看了看已经被天幕剧透过的未来明成祖朱棣,想想儿子同样英勇善战,自信地表示:“咱大明的皇帝一定不存在这种问题,党争,大明不存在的!”

    【赵意安抚赵德昭一顿,并且给他安排了新的任务,去调查汴京市场,看看开夜市有没有条件。

    赵德昭却听得愣住了,赵意心想:不对啊,宋朝本来就夜市经济发达,宋人不至于会反对,赵德昭怎么这个表情?

    赵德昭却小心翼翼看着“赵光义”道:“陛下,听闻您喜好美酒,我这有一瓶宫廷玉液酒,你觉得价值多少钱?”

    赵意:“……”

    好家伙,又是自己人!】

    真正的赵光义:???

    谁献美酒还询问价格如何?这赵德昭是纯心不想送是不是!

    该杀!

    第55章 《穿成赵光义后我打开了葵花宝典》9

    【赵德昭, 或者说被穿越之后的赵德昭,原名赵德,早就怀疑赵光义被现代人穿越了。

    他就算不是历史专业, 也看过电视剧,知道宋太宗时期没有报纸, 更没有地/雷和女性武状元。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赵德昭多多少少有一些自己的力量, 尤其是赵光义失踪期间,不少大臣蠢蠢欲动要倒戈, 送上来不少诚意。

    哪怕后来赵光义回来了,倒戈的大臣迫不及待甩脱干系, 但赵德也借此机会, 更熟悉了穿越后的情况。

    他知道, “赵光义”在高粱河受伤后性情大变;也知道,“赵光义”办报刊开武举后,选拔了一些特别厉害的人才,其中那位神奇的女性武状元跟“赵光义”一见如故,当晚就被召见,一度被怀疑“赵光义”看上那女子想选后妃。

    结合“赵光义”前后的变化,和新出炉的事物, 赵德可以确定,那几人都是穿越者同胞。

    越是这样,赵德越是不敢面对赵光义, 所以明明听到了风声也一直躲着。

    甚至还有原本赵德昭的支持者怂恿他去拉拢新出炉的武状元、拉拢武状元那位据说会造神兵的兄长, 赵德吓死了好嘛!

    他特别担心真面对面见到了,那两人会把“神兵”砸到自己身上!

    因为, 赵德正是大宋酒楼的老板,那个抠门到私自加盖违章建筑、导致大宋酒楼二楼突然坍塌砸死许多无辜顾客的凶手。

    如果是古人赵光义, 赵德还想凭借自己的现代知识和一手好厨艺混成个人上人,从一介商户小老板混成贵族诸侯之类。

    但是是现代人穿越的赵光义,还是这么巧的时刻,赵德就不得不怀疑可能是自己酒楼死的那些顾客了,更不得不担心被穿越后身份更高的遇害者直接用上最残酷的刑罚处死他。

    一直到回到汴京,避无可避,历史上的赵德昭也快到了被赵光义“问罪”然后“自杀”的时刻,左右是个死,赵德只能亲自进宫请罪。

    再然后,就有了赵德承认自己穿越者身份的这一幕。】

    “商人就是生性狡诈!”

    宋仁宗赵祯对这“赵德”的举动颇为不喜,下意识吐槽一句,想起了先帝在位时期的事故,不由对着左右心腹大臣感慨:

    “不过这加盖楼层原来还可能坍塌,天幕都这样说了,汴京的百姓怎么也得听从了吧?”

    汴京,因为商业快速发展,房价疯涨,人口也疯涨。

    许多在朝为官的外地官员都没法买到属于自己的房子,只能租房为生。更不用说许多外来谋生的大小商贩。@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在房价的威胁下,许多人也选择了类似后世加盖二楼商铺的做法,用木板加盖二楼、或者做隔间——是的,无论是二房东还是隔板房都不是现代人的独创,在北宋就已经存在了。

    然而这样带来的危险非常大,除了木板房的稳固性更差,防火性也更差,以致于宋仁宗的父亲宋真宗在位时,出现过惨痛的火灾事故。

    恰好,天幕也说到了这里。

    【赵意问清楚赵德的身份后,当然是生气的。

    但是气归气,她也的确缺人,于是要求赵德将功赎罪。

    首先,赵德领了一项特殊任务:就是把大宋酒楼的穿越者集体调查并且集中起来。这种任务赵意不方便交给帝王亲信,他们不好分辨。也不方便交给其他几位穿越者,大家都有自己的任务,非常忙碌。

    包青青一回到汴京,就埋头去查大宋累积的陈年旧案,一边查案一边想结合宋朝的情况写一本法医书籍,在大宋刑狱机构推广;

    武状元吕剑兰已经忙着去“调/教”自己的新属下,誓要建立现代化的军队,坚决不能让宋朝的弱兵再次出现;

    吕剑兰的爷爷,哦或者说兄长,吕建国,正忙着建立火器监,到处招纳工匠研发火器。

    赵意本人,除了总揽大局,还需要对城市进行改造。

    宋朝的商业贸易一直被人所称赞,大家提起宋朝都城,尤其是北宋都城汴京,首先想到的就是好一派繁华景象。@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尤其是宋人孟元老南迁到临安,写了《东京梦华录》,怀念汴京的昔日美好,更让人对汴京的繁华十分向往。

    但是繁华之下,却也有很大的风险。

    比如,火灾,和疫情。】

    “火灾怕什么,朝廷有设置望火楼和潜火队,能及时处理。”宋太宗时期,赵光义对天幕的说法不屑一顾。

    北宋汴京和南宋临安城都有专设“望火楼”和“潜火队”来治火。

    每一个坊巷之中,隔三百来步设有军巡铺屋一所,铺兵五人,夜间巡警。在地势高的地方有砖砌的“望火楼”,楼上有人守望,是属于“古代版本的空中立体监测报警系统”。楼上有士兵日夜执勤,白天用旗帜作为信号,晚上则用灯火作为信号。

    望火楼下是潜火队的营房,这种军营称作“防隅”,数量大概有数十处,以南宋临安府为例,城内十四隅,城外九隅。

    潜火队规模达百余人,所配备的专业救火工具也有许多种:大小水桶、喷洒、麻搭、梯子、斧锯、火叉、绳索、铁锚儿等等。

    当然,这种军营的人数有限,万一遇到特大火灾,还是需要从城外直接调军队过来扑火。

    除了防火队体系完善,朝廷对救火员的奖励也非常高昂。若是救灾成功,将领一次能领到数百贯赏赐,相当于一年收入。普通士兵每次也有十贯赏钱。若是救火时受伤,根据伤势轻重,朝廷也有不菲的奖励(1)。

    赵光义自信满满,只觉得自己除了领兵作战,其余的地方无可挑剔。

    至于高粱河战役的黑历史,天幕已经给出了建议,大不了以后不给军阵图,还可以博一个“虚心纳谏”的美名。

    谁料,下一秒,赵光义就被打脸了。

    【两宋时期,汴京和临安都发生过十分惨痛的火灾。

    宋真宗时期,火灾从荣王赵元俨府邸烧起,从深夜烧到了第二天的中午十二点,王府、朝廷的左藏库、皇帝直接支配的内藏库和秘阁史馆集体被烧,这里珍藏的上万本珍贵书籍付之一炬,太祖、太宗两朝积累的财富被付之一炬。

    荣王府与其他王府连在一起,自然集体受灾。大火烧完王府烧皇宫,烧完皇宫,连烧中书省、门下省、鼓司、审宫院后,又烧到了汴京街头的民居。

    大火烧毁了房屋2000余间,救火而死者1500人,汴京百姓无辜遭殃,死伤无数。

    宋真宗赵恒后来为此下“罪己诏”,这也是大宋唯一一位下“罪己诏”的皇帝(2)。

    但这并不是两宋唯一一次惨痛的巨大火灾。

    到了南宋,短短一百五十余年,史料有记载的临安府严重火灾就有7次,其中甚至有烧毁了十万户人家的超大火灾。

    除了火灾,还有城市的地下排水系统做得非常差,在人口密集、生活污水无法顺利排出后,首先带来的就是疫情。

    汴京加上临安,排水沟共计二百五十三条,污水直接排入黄河。没有河道就用渗井,地下水的尽头依然是黄河。沟渠有限,人口过多带来的结果就是沟渠、渗井时不时堵塞,生活污水积累,再然后就带来了病毒、虫害、疾病和瘟疫。

    宋朝皇帝选择都城时,首选原因是出于政治,但是从城市建设来看,真的不如长安城和大兴城。

    隋唐时期的坊市制度有一个很有效的作用,厚土墙的坊墙能有有效地把火势隔绝在局部地区,所以隋唐经济最兴盛时期也没有发生宋朝时期这样几乎烧掉了半座城的特大火灾。

    赵意不想等人口繁华时期再临时抱佛脚修沟渠修房子,当然是趁人口还没到巅峰时期赶紧补救。

    宋朝没有坊墙,也是有好处的,有利于夜市经济的兴盛,宋朝的勾栏瓦舍就成了商业繁荣之地。

    但是木质建筑也的确更为容易着火,所以赵意按照现代的城市规划,把城市分为生活区、商业区、教育区等区域,再通过挖沟渠、种植绿化带、一定大范围内建造坊墙来进行分割。

    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好在大宋人才济济,在建造的过程中不少本土人才在帝王的重视下也显露出本来的才华。】

    “火灾的确是个问题,只是如此严重的火灾,竟然没有拦截下来,官府都在干什么?”李世民完全不能想象,长安城若是发生如此严重的火灾官府无法控制火势会造成多大伤亡,想想就来气。

    听到后面没有坊墙,李世民有些理解,也有些庆幸:“还好长安城有。”

    “宇文恺的确是个建筑人才。”同样的建筑人才阎立德佩服地说起这位前辈。

    宇文恺出身于武将世家,但是自幼博览群书,熟悉历代典章制度,精练多种工艺技能,反而在建筑上成为奇才。

    他参与了隋朝的多个经典大型建筑,大兴城、新都洛阳城、仁寿宫、隋文帝皇陵、观风殿和广通渠等等,都是宇文恺负责的工程。

    大唐时期,把大兴城更名为长安城,在此基础上再次扩建;隋唐两代帝王都去的避暑行宫,是仁寿宫。

    “立德,你也不差。献陵,昭陵都是你负责营造的,还有翠微、玉华宫、永安宫,长安城外郭和城楼,都有你的功劳。”李世民对自己的大臣赞美的话语那是滔滔不绝,“你这个工部尚书,实至名归!”

    阎立德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他的弟弟阎立本、未来的工部尚书,看向兄长,对视一笑。

    在场还有两人很高兴。

    一位是皇四子李泰。原因无他,阎立德是他的岳父,阎立德的长女阎婉在李泰还是越王时就嫁给他,被封为越王妃。后来李泰改封为魏王,又改封魏王妃。

    一位是唐俭,唐俭的儿子娶了阎立德的次女,两人是亲家。

    而阎立德本人的母亲,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女儿清都公主,也就意味着阎立德、阎立本,都是北周皇帝宇文邕的外孙,阎家也是世家名门。

    大臣们此时不存在什么鄙薄工匠的说法,因为本就都是世家人。

    【卫生环境,对国民身体健康和寿命有很大影响。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赵意希望宋人首先有个健康强壮的身体。

    华夏建国之初,首先做的就是“除四害”,消灭老鼠、臭虫、苍蝇和蚊子。要知道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生物携带了许多病毒,会带来许多传染病,比如霍乱、鼠疫以及疟疾、丝虫病、流行性脑炎、登革热等等。

    宋朝在发展商业经济时,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都相当发达,但是在古代没有疫苗的时代,外来人口也会带来外来疾病。

    赵意重用各地医者,开办医学院,也把现代的防疫措施搬到了宋朝,还成立了防疫局和检疫站。

    在这个过程中,赵意录用了大量的女性,女医,女护士,女护工,女医学生等等。女性好学细心,勤劳还很有上进心,这种后世认证过的精英劳动力怎么能因为古代那些迂腐男人的性别歧视放弃?

    有老学究官员非常反对,谁反对赵意直接把他扔到检疫站,去给民间做检疫科普。

    不到一周,官员就受不了了,天天骂“愚民不可理喻”“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

    官员艰难地度过了一个月,离开之后不但自己不再出言反对,还非常支持女性担任,到处说女人天生擅长照顾人,去照顾病人非常合适。

    赵意知道后一点都不意外,不亲自体验一下,还真以为当医生是什么占便宜的好事。

    知道后世说什么“劝人学医,天打雷劈”吗,医护人员不知道多辛苦,工作时长工作压力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大宋这些下朝还可以去花天酒地的文官能承受才奇了怪了。】

    “爹!你看,连天幕都认为女性天生更擅长当大夫!”

    北宋,一位想要学医的小娘子指着天幕激动地说道。

    “你不是在跟那张小娘子学医吗,为父又没拦着你。”老父亲悻悻地说道。

    小娘子撇撇嘴,还没拦,天天骂她这不叫拦?

    她想说什么,被母亲使了个眼色,眼珠一转,就往家门外跑:“那我去找张小娘子拜师学医啦!”

    因为父亲的阻拦,之前她学医只能打打下手,现在天幕都这样支持,小姑娘当下就决定,要正式拜师学医!

    那老父亲还想再说什么,小姑娘已经借着这个机会快速跑远,最后只能把一肚子抱怨咽下去。

    这天下,自从天幕到来,到底是不一样了。

    在其他朝代,许多医家人家中,还有许多女性勇敢地发出自己的声音。

    谁说女子不如男,只有传男不传女。

    天幕都说了女性明明也可以更擅长,更有上进心,为什么还不允许?

    借着这个机会,有人松动,允许女儿孙女一起学习;也有人始终顽固,严厉地呵斥了回去。

    但是只要开了一个口子,当医者出门行医,看到越来越多的女医时,最终也会受到影响。

    【在卫生环境和医疗健康达到了初步成就后,赵意终于露出了真正的目的:成立军事学院!

    大宋明明是武学发展趋向成熟的年代,却因为朝廷重文抑武浪费人才,赵意每每想起多心痛啊!

    赵光义不行,她赵意亲自来。

    单独的武学学校赵意没上过,但是军事学院,她是专业的。

    赵意不仅当过军事学院的学生,还曾经去当过讲师,对此颇为熟悉,决定成立军事学院后,亲自选址筹备、选择教师、选择学子等等。

    只是这个在古代历史上从没出现过的军事学院,从一开始就出现了重重阻拦。】

    第56章 《穿成赵光义后我打开了葵花宝典》10

    【大宋的重文抑武, 追本溯源,其实与唐朝有关,不完全是宋代帝王自己的错。

    大唐从安史之乱开始, 就是掌握兵权的节度使叛乱。然后藩镇割据、晚唐一片混乱,依然是掌握兵权的武将叛乱。@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晚唐之后, 进入了五代十国的乱世, 而这些乱世的不少建国者,曾经本就是大唐的武将。

    比如朱温, 剿黄巢起义的名将,因为战功赫赫被封为河南道节度使, 而后成功篡唐, 先后杀死唐昭宗、唐哀帝, 成为了梁太祖——五年之后,梁太祖朱温走上了安禄山史思明的老路,被自己的亲生儿子所杀。

    大唐是个“父慈子孝”的时代,不仅有最多的太上皇,也有最多的杀父逆子。】

    嬴政被后世的父子关系给震惊的沉默了。

    再看扶苏时,他突然深深地感受到了好大儿的孝顺。

    扶苏宁愿自杀都不会质疑父亲,这不是孝顺是什么?

    春秋战国时期, 齐桓公被儿子们活活饿死,赵武灵王被儿子围困饿死,哪怕这时候不如后世“以孝治国”, 也让君王们为之反思。

    听到大唐和后面的父子关系, 大臣们看“父慈子孝”这个词都要有心理阴影了.

    李世民听着大唐的各种“父子关系”,再想想自己和父亲、自己的儿子和自己, 也沉默了。*

    到底是谁开了这么一个不好的头?

    可是他也没杀父亲,李渊太上皇当得好好的, 活了69岁,比他长寿。

    但是想想李承乾的谋逆,李世民感受到了比打仗还大的压力:

    到底怎么处理父子关系才好?皇帝和太子,怎样既有君臣又有父子情?.

    太上皇李隆基听到提起安禄山史思明被儿子所杀,快意地笑了:“活该!”

    但是再一看没有得到任何回应,身边宠幸的心腹太监早已被杀,空荡荡的大殿再也没有了以前的热闹,又愤怒地砸起了东西:“逆子!逆子!”

    他大骂着现在的新皇李亨,却完全不去回忆,被自己所杀的三个儿子,更不会去想,真正让他们父子相残的关键所在——皇位。

    谁愿意放弃?

    正因为谁都不愿意放弃,注定争斗的你死我活。

    【除了朱温,晚唐还有个最强的代北集团,诞生了一系列的皇帝。

    后唐庄宗李存瑁,后晋高祖石敬瑭,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后周太祖郭威,以及宋太祖赵匡胤,都出自代北集团,祖上和自身都是武将。

    类似“关陇集团”有个首领开始一样,“代北集团”也有。

    唐武宗年间,代北地区胡汉混居。阴山都督、代北行营招抚使朱邪执宜之子朱邪赤心,在父亲死后成为沙陀族首领,因为英勇善战,升任刺史、代北军使;

    唐宣宗时期,朱邪赤心继续升职;唐懿宗时期,升为节度使,被赐国姓“李”,赐名为“李国昌”。朱邪赤心拥有了宗室身份,成为了“郑王属籍”,被视为“正统”。

    晚唐时期,朱邪赤心的儿子李克用,开始掌管代北集团。

    李克用在唐僖宗时期致力于“匡扶唐室”,这句话也打开了代北集团问鼎中原的道路。

    此后,李克用带兵起兵勤王,救回唐昭宗,得以被封为“晋王”。@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唐昭宗被朱温所杀后,李克用痛苦流涕,为昭宗服丧,临终前告诫儿子李存瑁要继续复兴唐朝社稷。

    李存瑁能征善战,励精图治,多次打败契丹,后在魏州登基称帝,沿用大唐国号,史称“后唐”。

    兴教门之变爆发后,李存瑁被杀。李存瑁的养子李嗣源继位。李嗣源有个女婿,鼎鼎大名的石敬瑭,勾结契丹,卖了幽云十六州当上“儿皇帝”,夺取后唐政权建立“后晋”。

    石敬瑭去世后,侄子石重贵被契丹推翻,部将刘知远发动兵变建立“后汉”。

    刘知远去世后,其子刘承祐继位,部将郭威发动兵变建立“后周”。

    刘知远的弟弟刘崇在河东称帝,沿用“汉”的国号,史称“北汉”。

    郭威去世后,郭威养子、也是亲侄子的柴荣即位,史称“后周世宗”;

    柴荣去世后,后周节度使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史称“北宋”。

    纵观晚唐到北宋这一段历史,各种武将坐大谋逆。

    赵匡胤、赵光义都亲自经历过武将篡位,怎么可能不提防武将?】

    刘彻揉了揉太阳穴。

    长长的一段停下来,他听到的最多就是“部将发动兵变,建立……”。

    这么多武将建国,皇帝这么废物的吗?

    刘彻想到了韩信,韩信打仗那么厉害不也是死在高祖高后手上。再往前的秦国白起,不也是被秦昭襄王逼死。

    而且部将篡位多发生在先帝去世、新王当立之时,这一时期的太后呢?

    刘彻想到了高后,突然对高后有了好感。

    以汉初的开国大臣们,虎视眈眈的藩王们,无论是刘盈还是刘如意继位,可能都斗不过。

    但是因为有高后在,大臣们依然只能俯首,让政权过度到了大父手上。

    或许高祖选择刘盈也正是因为如此,戚夫人怎么看都不会是一位优秀的太后。

    刘彻忍不住想到卫子夫,或许,他不仅要考虑太子的教育,还得考虑一下太后的栽培?.

    刘彻都能想到的事,赵匡胤自然也能想到。

    “宋氏太过软弱了些。”

    若是宋氏如吕后一般强势,哪里还有赵光义什么事?

    自己儿子被自己弟弟打压的毫无还手之力,偏偏那时候自己已经去世,赵匡胤能想到的最可靠的保护者,自然是自己妻子宋皇后。

    赵匡胤先后有三个皇后:贺皇后、王皇后、宋皇后。

    元配贺氏是河南开封人,为赵匡胤生有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即后来的魏王赵德昭和秦、晋二公主。

    赵匡胤即位后又续娶了邠州新平人王氏,王氏也成了他第一位正式的皇后,王皇后生三子,夭折未能存活。

    王皇后去世后,赵匡胤又迎娶才16岁的宋氏。

    宋氏父亲宋偓是后唐庄宗李存瑁的外孙,宋氏母亲是后汉太祖刘知远的女儿永宁公主,祖母是后唐的义宁公主。宋家可谓是三朝国戚,出身显赫,入宫后还没生育,成为了还年幼的赵德芳的养母。

    想想比自己小25岁的宋皇后,赵匡胤有些无奈。

    不能怪她,从天幕透露的时间看,自己去世时,宋氏自己都还是个孩子,哪里是赵光义的对手。

    赵匡胤忍不住头大:就算限制了赵光义,万一还有其他武将,或者宗室篡位怎么办?儿子,妻子,哪个才能快速立起来?

    想想赵德昭、赵德芳和宋氏,赵匡胤第一次感到后悔。

    光顾着打天下,家人仿佛被他遗忘了,反而是见证他陈桥兵变一路追随而来的弟弟赵光义,学到了他的本事。

    【前面说了这么多,其实都是朝臣反对赵意成立军事学院的理由。

    在大臣们看来,晚唐到五代十国的教训已经足够深刻,大宋还没统一几年,幽云十六州都没回来,怎么能自找苦吃,就不怕重蹈覆辙?

    但是在赵意看来:就是因为幽云十六州还没收回,更需要精兵强将!你大宋三百年都没收回幽云十六州,被后世人骂做“大怂”“大送”,多耻辱啊!

    当然,这种有关未来的事不能说,说出了没准被老古板的大臣把她当妖孽给烧死了。

    赵意心一横,拿自己举例:“朕高粱河战役惨败,白白牺牲了无数将士,若不是后面的神兵和神器,大宋会死更多人。”

    “武状元是有限的,神器早晚有一天被敌人学走,只有人,只有厉害的将士,才是大宋的根基。”

    武将们被赵意的话感动地无以复加,文臣们见无法让赵意改变思想,议论之后,提出要建“文学院”。

    文臣们看到赵意先是医学院又是军事学院的建立,深怕圣贤书被遗忘,科举文化被遗忘,故意用赵意喜欢的新闻报纸来提出创办新的书院。

    对此,赵意欣然接受。

    后世都有扫盲和免费的十二年义务教育,大宋人口的文盲率在她眼里不要太高!太需要书院学院扫盲了!

    赵意不但支持建立新闻学院,还鼓励文臣们建立自家的私立学院,一边给大宋百姓扫盲,一边给大宋国库省钱。

    大臣们起初还在担忧,私学会不会冒犯皇权,以为赵意是故意“钓鱼”,谁知他们还在犹豫时,吕建国忙完火器监的事,自己掏钱,建立了一所工学院!

    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座专门为工匠设立的学校,吕建国亲自著书写教材,再重金买马骨,招到不少有家传的工匠来工学院当老师,收学生传授知识。

    赵意非常高兴,大臣们不同意官办工学院,加上国库也的确不支持,赵意拿出皇帝的身份和私库去支持还是能做到的。

    当赵意顶着“赵光义”的身份出现在工学院,工匠们沸腾了!大臣们也沸腾了!

    必须办!再不办文学院什么都要爬到自己头上了!】

    “后世似乎对工匠技术十分重视。”朱元璋摸了摸下巴,大明也有火器,他当然知道火器多好用,但是论杀伤力似乎还是不够。

    “那土地/雷对骑兵有克制之力,放后世竟然是被淘汰下来的武器,真难以想象,后世使用的武器得多么厉害。”

    朱元璋非常重视火器,好战的朱棣同样继承了下来,两人都对后世的火器十分有兴趣。@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也难怪会重视。厉害的工匠能做出来的神器能改变战争的胜败。”

    只有文字没有图片,让两父子心里痒痒。

    听到工学院,朱元璋还好,知道国库没钱。朱棣直接心动:“不如也让工匠自己出钱办工学院?”

    国库没钱,大臣和工匠、富商们,都有钱嘛。

    朱元璋狠狠瞪他:“私学太多,跟朝廷官学不同,谁知道会教出什么人来。”

    朱棣一摊手:“让民间自己出钱办私学,也没说朝廷完全不管。皇室宗亲私人出钱不就行了?”

    这一番话朱元璋直接心动。

    原因很简单,老朱最详细的,就是自家人。哪怕已经知道朱棣谋反,但是在他眼里,依然是属于“肉烂在自家锅里”。

    朱元璋想想几个儿子们的荒唐行径,顿时也觉得需要给他们找点事做。

    “成,这件事就交给你们商量。医学院,工学院,文学院,都要有,你们看着办。”

    朱棣顿时傻眼:他只是对火器感兴趣想办工学院研究更高级的火器,怎么成都要有了?

    其他兄弟们有的本就对文学或者医学感兴趣,想想可以让自己“桃李满天下”也有些小兴奋。但是一听父皇这意思,是自己掏钱朝廷不管,顿时也瞪向朱棣。

    【再说到另一边,赵德。

    赵德领的另一项任务,就是成立商会,筹集资金,建设汴京。

    作为商人,这是他的老本行。

    作为厨师,赵意专门为赵德在报刊上开辟了一个《美食专栏》,让他分享简单易操作的烹饪手法,还可以进行探店分享,用“民以食为天”,来促进民间的美食行业的发展。

    赵德在这样的策划下,开始从历史上早逝的“赵德昭”,走向了“美食界鼻祖”“桃李满天下的大厨祖师”“探店专家”的道路。

    当他的钱财积累到了足够的地步,赵德自己掏钱,成立了专业的“商学院”。

    这是大宋的第一所商学院,也是皇室宗亲第一位开办私学的先例。

    有了赵德的带头,各个世家宗亲和有钱的商人开始踊跃创办各种学院,一时间出现了百花齐放的文化盛世。

    在发展商会、商学院和写美食专栏的过程,赵德毫不忌讳的用上许多现代词汇,对穿越来的现代同胞而言,就是一个吸引现代人汇聚而来的灯塔。

    而赵意使用了大量现代练兵手段,给军事学院的学子们进行军训、军演,发表在报刊上,更是明示给现代同胞,“赵光义”或者说“赵光义”身边的亲信也被现代人穿了。

    再加上第一位女性武状元、第一位女法医、第一位工学院院长的各种新闻,吸引着现代穿越者从大宋的四面八方赶来汴京,为建设大宋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具体的过程,这里不剧透啦!

    长乐都说完了大家看什么呢?】

    “哪有人这么说书的!”听得正入迷的邓绥哭笑不得。

    她本就好文,听天幕上的小说每次都十分认真。在听到对朝廷文教有用的地方,更是一边听一边疯狂做笔记,写下对大汉有帮助的地方,想要在大汉也推行试试。

    医学院、工学院、文学院、商学院、军事学院等等,邓绥都想试试。

    结果,天幕不详细介绍!

    光听个名字怎么办学院,还有那军训军演,怎么训怎么演?现代练兵手段到底有哪些?

    这个时候同样有天灾和战争,邓绥面临着种种压力,看到这些对朝政有帮助的措施没说明白,恨不得自己钻到天幕里去追问后文。

    “罢了,看来要结束了,等答题吧。”邓绥最终还是稳住自己,握了握拳,已经开始为答题做准备。

    【基建的精彩过程这里就不介绍了,毕竟专业的部分三言两语也说不完,还是留给大家自己细看。

    不过这个结局,非常好,也非常的不一般,长乐提前给大家简单概括一下。

    军事学院培养出大量的专业精英人才,赵意将之安排到军中担任将领,再带着经过训练的军队征战。

    在武力值和军事素质、战略谋划、军备武器等齐齐提高了不止一个档次后,大宋的军队不但打平了辽国和西夏,夺回了幽云十六州,真正的统一了天下。

    可能很多人担心,赵意毕竟是女穿男,皇后、太子这种关乎后代的事怎么选择?

    大家不用担心!

    赵意终身没有立太子,因为宋国变成了“大宋人民共和国”,不再需要太子也不需要皇室贵族!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在有如此多的同胞帮忙建设大宋、发掘大宋本土的人才后,赵意大胆地在异界开始了人民议会,选拔人民为代表。

    大宋的皇帝集体拉垮,虽然都说赵光义的后代不行,但是换成赵匡胤的后代后,也没有多优秀,只能说对比赵光义的后代好一些。

    南宋偏安一隅了,朝中党争内斗极其严重,真应了那句话“庙小妖风大,水浅王八多”。

    想想元朝短暂不到百年的混乱,想想明清开始落后于世界之林的结果,赵意直接跨了个大的。

    所以本文,主要是基建走向现代化的过程,我们可以在本文看到来自现代的、适合在大宋发展的科学技术,也可以看到大宋本土的科学技术和科学家。

    好了,这一期的介绍就到这里!下一期,我们相约大明朝!】

    古人集体傻眼,最傻眼的当属于皇族。

    本以为赵意可能又变成“女皇”或者传位公主当女皇,但是万万没想到,直接没皇帝了!

    没皇帝,没太子,甚至也没皇室贵族,变成人民共和国了!

    第57章 好好答题

    答题系统准时出现, 众人已经波澜不惊,对那答题铃声从一开始的惧怕变成了期待。

    等到题目出现时,一个个专注地去看题, 看到这一次没有附加题也没有附加奖励还有些失望。

    “依然是五道题。”赵匡胤瞪了弟弟一眼,“好好答题。”

    赵光义赔着笑, 埋头用功。

    这一次, 依然是五道题,赵光义看着里面的内容, 嘴角抽搐。

    【单选题(5/10分):

    1、赵意穿越成赵光义后,提拔的第一个现代同胞是谁?

    A、武状元王剑兰 B、老工兵王建国 C、法医包青青 D、酒楼老板赵德

    2、赵意穿越成赵光义后, 最渴望得到的武林秘籍是什么?

    A、《葵花宝典》 B、《驴子养殖技术》 C、《民兵训练手册》 D、《少林十八般武艺》

    3、以下哪篇文章可能出现在大宋第一版报刊上?

    A、《重磅新闻:第一届全国武举大赛正式开始!》

    B、《罪己诏》@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C、《讣告通知:请以下阵亡者家属注意查收近日官府送来以下抚恤金》

    D、以上都有

    4、赵意变成赵光义后, 以下哪个学院大宋没有?

    A、医学院 B、工学院 C、文学院 D、法学院

    5、赵意最终传位的继承人是谁?

    A、赵德昭 B、赵德芳 C、赵延美 D、人民】

    赵光义对现代女子穿了自己的身体十分不满, 但是不满也没办法。看着第一题毫无文采的名字,颇为嫌弃地撇了撇嘴,快速做出选择。

    到第二题时,赵光义有些愤怒了。

    《葵花宝典》,他知道是什么,“欲练此功,必先自宫”!他才不要自宫!

    还有什么《驴子养殖技术》, 这是什么鬼!他又不是农夫也不是马夫!

    再看到《民兵训练手册》,赵光义不屑一顾。民兵,连地方上的厢军都不如。还好有个《少林十八般武艺》, 一定是这个。

    第三题, 赵光义的脸色依然难看,因为他看到了《罪己诏》。

    第四题, 赵光义眼神第一个看向文学院,然后是医学院, 另外两个,轻轻撇撇嘴。但他到底擅长文,没看错题目,还是选对了。

    第五题,赵光义恨恨地瞪着“人民”两个字,久久没提笔。

    这一排选项完全没有自己的子嗣,怎么,他的子嗣就不配吗?

    但是时间紧迫,赵光义看着倒计时,不情不愿做出选择。

    因为与自己相关,情绪起起伏伏,等赵光义做完题提交后才发现,其他人,比如他皇兄,已经先他一步做完了。

    分数和答案解析都已经出来了。

    赵光义连忙去看自己的分数,这一看嘴角一垮,没有满分,没有奖励。

    但是他不甘心,立刻点了答案解析,想看看自己到底错在哪里。

    【答案解析: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1、正确答案:C

    根据小说内容,赵意最早遇到的是想行刺的现代法医包青青,武举时才认识王剑兰和王建国,回到汴京才发现赵德昭被赵德穿了。

    2、正确答案:C

    赵意前世是退伍兵,这一世变成赵光义后开了军事学院,参考了前世在军事学院学到的制度和规章管理训练精兵强将,因此更需要练兵方面的书籍。

    众所周知,《民兵训练手册》被视为“穿越三大神书”之一,里面不仅有刺杀、手榴弹、地/雷教练,还有战斗动作训练、地形识别、战斗勤务等等,有这样一本书,哪怕是在冷兵器时代训练一支奇兵也不在话下,故选C。

    本题有迷惑选项,A《葵花宝典》是书名,可能误导做题者,但是赵意只是用此表示对赵光义的厌恶,并不是真的想自我阉割;B《驴子养殖技术》是调侃赵光义坐驴车逃跑,赵光义又被称为“驴车战神”“宋驴宗”,但是不属于正确答案,不做选择。

    D《少林十八般武艺》始见于南宋华岳编的兵书《翠微北征录》。

    南宋时期,华岳曾中过武状元,编著此兵于南宋嘉定元年。华岳在书中自称“臣闻”,可见“十八般武艺”的说法比南宋更早。

    此外两宋时期武学已经发展到了繁荣时期,有了套路化的模式和对招适合入门,赵意直接在民间找武学人才就可,不需要再找现代书籍。】

    赵光义的分数是“8”分,只错了一题。

    当他看到《民兵训练手册》原来那么厉害,已经开始懊恼被迷惑错过了。等到他看到自己被称为“驴车战神”“宋驴宗”,气到心口猛地一痛。

    完了!全完了!

    他有了这样的名声,就算日后再次篡位成功,百官怎么看他,天下人怎么看他?

    当面喊“陛下”,背后喊“驴宗”吗?

    脑海里忍不住出现一个画面,百官上朝,对着他一张口,齐声喊道“驴宗万岁”,赵光义顿时气得眼前一黑,竟然直接软倒在地上。

    赵匡胤淡定地瞥了弟弟一眼:“来人,传太医。”@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一直到太医把赵光义抬下去,赵匡胤都表现得很淡然,与武将们议论起《少林十八般武艺》来:“天幕说两宋都有,十八般武艺的说法比南宋早,那我们北宋可能已经有了,得多去找找民间的武学奇才。”

    大臣们连声附和。

    陛下看态度是要重用武将,武将们尤为高兴,各个主动请缨,顿时一片热闹景象.

    除了赵光义,还有许多人也在迷惑选项上选错。

    “嗨呀,我就选的《十八般武艺》!我还说军事学院习武怎么不需要这种好书,原来这宋朝本身就有!”尉迟恭答错一题,急得一拍大腿。

    程义贞挠头:“那宋朝又有火器又有武学,怎么就被围着打的那么惨呢?”

    他还对宋朝的好东西眼馋来着,看到总是战败,又有些犹豫。

    “因为宋朝还有阵图。”李靖幽幽一声,也不怕得罪帝王。

    李靖的一句话把武将们集体干沉默了。

    假如大唐的皇帝也来这一手,先画阵图,然后让将士非带按阵图排兵布阵,他们再神勇也打不赢!

    武将们齐齐看向李世民,眼里流露出庆幸:还好,陛下也是武将,陛下不玩阵图,陛下只亲身上阵!

    【3、正确答案:D

    根据小说中的内容提示可知,赵意变成赵光义后,发行的第一版报刊上刊登了赵意的罪己诏,对高粱河战役带给士兵的惨痛伤亡道歉。有阵亡士兵的讣告,以及通知家属具体的抚恤金,避免被地方官贪污。还有对第一届武举的全国通知。所以选择D,“以上都有”。

    4、正确答案:D

    这一题注意审题,询问的是哪所学院没有开,赵意回到汴京关注医疗健康和卫生环境时,最早开医学院。工兵王建国开工学院,文臣开文学院。但是“法学院”没有提到过,可见小说中的大宋没有开法学院。

    5、正确答案:D

    根据结尾可知,赵意没有立太子,也没有传位给任何一人,而是把大宋发展成“大宋人民共和国”,可见传位给了“人民”。】

    宋朝,毕昇手里还拿着工具不停手,抬头看到自己答题不专注导致答错了,十分遗憾:“我以为问得是哪所学院是赵意开的哪所不是。我选的是工学院,工学院是王建国开的,不是赵意。”

    好友沈括苦笑着摇了摇头:“我也是太急了,看到医学院最眼熟,就选了个医学院,结果问得是哪所没开。”

    沈括自幼身体不好经常吃药,钱塘沈氏在医药学颇有建树,并且有家传药学书籍《博济方》。

    沈括久病成医,加上受到家族影响,本人搜集爱搜集药方,对医药颇有研究。

    后来借助在舅舅家中,沈括看完舅舅许洞的藏书,又迷上了军事。此外他兴趣广泛,喜爱大自然,也爱搜集民间工艺,曾参与钦天监详订浑天仪,并在闲暇研究天文历法之学,可谓是学识渊博且动手能力极强。

    沈括想着天幕上提到的各种学院,好奇地摸着下巴思考:“这医学院教导医术,工学院教导工匠技艺,文学院教导圣贤书,还有赵德开的商学院应该是教导经商之道。但是法学院是干啥教啥的?教人刑法断案?教人坐牢?这不都是衙门官差干得事吗?”

    “莫非是讼师?”沈括是见过讼师打官司,对讼师的嘴印象深刻。

    毕昇摇了摇头:“法还需要学什么,不是官差说说我们听听就是了?不犯事不进衙门不需要吧。”

    沈括笑了笑:“哈哈,此言差矣。”

    说着,两个相差十几岁的人话题聊偏了,开始聊大宋的律法.

    还有人,从中看到了题目里透露出的其他信息。

    “我法家,看来在后世也有光辉的时候。”李斯从中窥探到了未来对法学的态度。

    大宋没有,但是不代表现代没有。

    正因为有,以及很重要,所以天幕才特意提出。

    李斯环视一边大秦朝堂,看看其他学派,再看看帝王,心里的火热慢慢冷静下来。

    不能急,还不能急。

    大秦得先度过二世而亡的危机,然后经济发展起来了,才能谈其他。

    李斯不慌不忙看一眼自己的分数,嗯,满分。

    微微骄傲地伸出手指,点下“答题奖励”和“下文预告”。

    不知道答题奖励又有什么好书,那个关于大明的小说,会是什么神奇的书籍?

    第58章 答题奖励

    【答题奖励:《中国古代科技》《热武器发展史》《洗冤录详解》《民兵训练手册》《赤脚医生手册》】

    【《中国古代科技》, 讲述华夏五千年历史长河里的科学技术,以及许多文物背后的科学道理。虽然科学是近现代才诞生的词汇,华夏古代许多科学家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一生所学被定义为“科学”, 但这并不代表没有科学技术。

    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为何被称为国之重器?秦始皇陵中的兵马俑, 蕴含了同时代的哪些巅峰工艺?汉武帝茂陵里的机关, 背后运用了哪些原理?宋朝为什么被称作古代科学发展最兴盛的时代?明清时期受到哪些来自西方的科学技术冲击?华夏古代有哪些优秀的科学家?

    一切尽在此书中。】

    康熙年间,福建漳州, 孙细娘看着面前高仅一寸的自鸣钟,一边分心听着天幕, 一边转动自鸣钟的发条, 听它的报时。

    这是她亲手所做的迷你自鸣钟, 技术精度甚至超越了西方传进来的自鸣钟。

    在院子里的地上,还有她做的其他神奇物品:会抓老鼠的木头猫,会自己走动的木头狗等等。

    “科学,什么算是科学?怎么听起来像是专门讲工匠技术?”孙父是一名钟表匠,自己在修一名富贵人家送来的坏了的自鸣钟,一边疼爱地看向女儿开玩笑道,“不知道书里面的优秀科学家会不会有咱们细娘。”

    孙细娘调好发条, 听着自己的迷你自鸣钟开始走动,拍拍手,顺口答道:“看看不就知道了。”

    孙父哈哈一笑:“这书是你想看就看, 得答题全对……”

    他的话说到一半戛然而止, 因为五本崭新的书突兀地出现在了孙细娘的脚边。

    “你你你,你满分?!”

    “是啊。”比起孙父的震惊, 孙细娘非常淡定。她又不是第一次满分,父亲大惊小怪做什么。

    孙细娘弯腰, 从里面找到《中国古代科技》,翻看目录,找到了“古代科学家”,顺着翻到古代科学家的介绍,然后看到了自己的名字。

    “清代女科学家,孙细娘,造仅一寸有余自鸣钟……”

    孙细娘念出上面的名字和介绍,孙父比声音沉稳念书的女儿激动多了,手舞足蹈:“我女儿青史留名了!我女儿被写进书里了!我女儿是科学家!”

    孙家本就是开门迎客的铺面,嗓门一大,把家人邻居全吸引来了。

    大家传看着孙细娘手上的书籍和介绍,哪怕不识字,听别人念也像是自己看到了。

    再看看这位“科学家”就在自己眼面前,就是自己的女儿、姐妹、邻居,一时间更觉得不可思议。

    孙父大声宣布:“我要去祭祖,告诉老祖宗这个好消息!还要把我女儿的名字记入族谱!”

    孙细娘淡定地继续看书,这一刻大家都不敢打扰她,任由她认真研究。

    孙父和其他家人风风火火地开始宣传、操劳祭祖仪式起来,孙细娘翻看着别的科学家,再看看自己,有些不满。

    她的成就太少了,能记下来的主要就是自鸣钟和木猫,但是她会做的明明不止是自鸣钟和木猫。

    不行,她还要再研究,做做其他的,要让自己的介绍和其他的科学家一样长!

    【《热武器发展史》涵盖了东西方的热武器发展过程。

    火药诞生于华夏,最早从方士的炼丹炉中诞生,尽管没有立刻进入火器时代,却不代表古人不知道如何应用火药。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华夏已经将火药运用于战场上。那时是把散装的火药粉装在陶罐中,运用投石机扔出去,这种机械又叫做“拍车”。这时期的火药配方不够成熟,爆炸杀伤力不够,而且需要明火点火,还不算火器。

    到唐朝时,诞生了“火药陶弹”,这也是华夏历史上最早的火器。

    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唐青黄釉陶火蒺藜”,就是最早出土的火药弹实物。整体上看就是一个小口大肚子的陶罐,上半部分有几个刺状的突起,下半部分则是素釉色,中间中空用来放火药,接上引线,点燃即可便捷使用,在攻城战里效果拔群(1)。

    从唐往后,火器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宋元时期进入巅峰,明清时期被西方反超,反而需要向西方学习。

    这中间发生了什么?华夏又是为何会被西方火器反超?明清时期的火器为何管理不善屡出问题?华夏近代是如何用原始的手工坊造出的武器打败西方流水线生产的现代化武器,又是如何在现代飞速反超西方、成为军事强国?】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拍车的杀伤力的确不够。但是既然唐朝的火药陶弹也是用陶罐,说明大秦也有这条件可以做到。”嬴政的手中拿着一卷竹简,是方士家的典籍。嬴政试图从中寻找火药杀伤力更大的配方,但是听到天幕的话,知道自己的不满不是自己的问题,是方士的技术真的不到家。

    “火药配方还需要再研究,引线也需要试试各种绳线。”嬴政放下竹简,看向蒙毅,“令人好好看管方士。”

    蒙毅正色应下:“诺!”

    这一次,往日对方士不满的大臣们、公子们齐齐点头。

    方士原来如此有用,是需* 要严加看管。

    有些大臣私底下也会供养方士,顿时摸摸胡须,彼此对视一眼:研究火药恐怕比较消耗方士,不如把自家方士献给陛下,造福大秦!

    这一刻,大家齐心协力,达到了高度和谐.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宋朝的火器研究出来,全便宜了元朝那群鞑子。”朱元璋说起宋朝语气轻蔑,说起元朝那就是仇恨了。毕竟,他生在被元朝统治的时代,而那段日子实在不好过。

    但他只是短暂的沉迷于个人情绪,快速恢复了理智:“我大明的火器,怎么被西方反超的?火器管理不善是什么意思?”

    还屡出问题,出什么问题了?

    朱元璋狠狠皱眉,下意识想到了天幕提到过的宋朝火灾。

    火器管理不善,导致的问题可比刀枪剑戟管理不善问题大多了,不会也出现爆炸吧?

    火器库、火药仓若是爆炸,那动静和造成的破坏,可比单纯的火灾还大。

    “老四,此事交予你严查。”比起官员,朱元璋还是更信任儿子,立刻吩咐朱棣。

    不仅要严查本朝的火器管理,朱棣暗暗下定决心,自己登基后也得严查!

    【《洗冤录详解》,既然叫这个名字,自然是与宋慈所作的《洗冤录》有关。

    众所周知,宋慈是法医学鼻祖,这一点不仅仅是国内认可,也是国际的公认。中外法医界普遍认为是宋慈于公元1235年开创了“法医鉴定学”,因此宋慈被尊为“世界法医学鼻祖”。

    宋慈是唐朝名相宋璟后人,也是朱熹的徒孙,学的是儒学理学,但是没有拘泥于儒学理学,用毕生的经验平反冤案无数。

    他一生二十余年的官宦生涯,先后四次担任刑法官,一生从事司法刑狱,把宋朝当时位于世界领先的医药学应用于刑狱检验,把先秦以来的官府检验经验进行全面总结,写下《洗冤录》后,此书成为刑狱官员的必读之书。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此后750年来,此书先后被翻译成为朝、日、法、英、荷、德、俄等多种语言,在中外医学史、法医学史、科技史上留下光辉一页!

    《洗冤录详解》不仅有宋慈《洗冤录》的全书,还结合了古今的著名刑事案件,以及其中经过现代检验后纠正的错误,是一本非常适合对刑事案件、对法医学感兴趣的朋友!】

    宋慈正与同僚坐在院中,一手拿着案卷一手拿着笔,看着看着,就听到自己。

    宋慈没想到自己还没写完的《洗冤录》在后世得到如此高的赞誉,更没想到自己不但成为了“法医学鼻祖”,还直接开创了一门新学科!

    这样的盛赞,让生性严谨的宋慈忍不住使劲回忆,《洗冤录》还有没有哪里写的不够详细,案例要不要再丰富一下。

    比起宋慈的严肃,他的好友和同僚集体兴奋地围了过来:

    “惠父,你竟然成了法医学鼻祖!”

    “你的书全世界都在看,竟然还有好多语言!”

    “惠父,你的书写完了没有!给我一本传家吧!”

    “小气鬼,我高价买!”

    宋慈:“……”

    越来越离谱了。

    宋慈回到自己的思路,而这时,答题奖励发放。

    宋慈第一个就选中《洗冤录详解》,笑了起来。

    现在轮到他反过来参考后世的法医学,把《洗冤录》写得更好点!.

    武周朝,宋璟开开心心拿起《洗冤录详解》:“哈哈,让老夫来看看后代写得书!”

    朝堂之上,其他大臣暗暗咬牙。

    你一小小御史,自从听天幕说你是后来的大唐名相,“大唐四大名相之一”,与房相杜相并列后,陛下就开始重用。

    现在后代也如此争气,盖过了其他人所有的风头!

    甚至比房相杜相那谋逆的后代都成器!开创一个学科,这不就是春秋百家圣贤才有资格干得事吗?!

    大臣们暗恨,武曌心情倒是很好,看向自己信重的另一人:“怀英,你也可以写一本书。”

    狄仁杰顿时一僵,而宋璟仿佛找到了炫耀的对象:“狄大人,您也当过大理寺丞,一年判决大量积压案件,涉及一万七千人却无一冤诉,怎么就没写本书呢。”

    狄仁杰面无表情。

    武瞾失笑:这宋璟向来率性刚正,今天难得如此高调。

    不过自己后代有如此成就,换她她也高兴。

    想想自己那群不成器的儿子,武曌揉了揉额头:别说开创学科断案判刑,能不被身边臣子下人左右都难说。

    宋璟:“真是可惜了,这盛名光让我后代一人得到,法医学鼻祖,哈哈,我后代真争气,哈哈,哈哈!”

    狄仁杰被刺激久了反而淡定了:“宋大人说得对,老夫好歹也判过不少案件,也有不少经验,是该都写下来,也给后人做做参考。”

    其他大臣纷纷附和:“没错,没错,老臣也有不少经验可以传世。”

    “不求青史留名,传给不肖子孙也有点用。”

    “不说开创新学科,不浪费这毕生所学也就够了。”

    “对对对,我也不在乎翻译多少种语言……”

    宋璟抱着《洗冤录详解》,微微一笑,傲视群臣:嘿,书还没写就在这做梦,还是他后代厉害!

    【《民兵训练手册》和《赤脚医生手册》被称为“穿越三大神书”之二。这两本书都非常实用,无论是练兵还是疗伤治病,可以以最简单朴实的条件达到效果,在古代条件艰苦的时代也能达成所需。

    拿到奖励的朋友们注意了,一定要熟读此书,万一哪天穿越了呢!】

    “穿越三大神书,这不是只两本?”刘彻拿着奖励,光看一遍目录就觉得是好东西。

    只是一想到能被称为“神书”的宝贝,偏偏只给了两本,就让人心里痒痒。

    “还有一本呢?”

    答题系统不解释,答题系统开始了下文预告。

    看到下一本书的名字,刘彻下意识皱起眉头:“《我在大明当邪神》?邪神?是淫祀?”

    在刘彻这个古人的眼里,邪神,就是正神的对立面,是不正经的、邪门歪道的伪神。

    《礼记》曰:“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淫祀无福。”

    孔子尤其重视淫祀问题,他将淫祀视为礼乐的对立面,认为淫祀是造成礼崩乐坏的因素之一,从而对淫祀多有批判。而儒家也继承了这一观念,对淫祀多有打压(2)。

    比如战国时期西门豹治理邺地的“河伯娶妇”,就属于地方上保留了人祭的“淫祀”。

    在汉朝,同样在地方上依然巫鬼横行,有许多装神弄鬼的神婆神棍,弄出某个不知真假的巫鬼邪神,来哄骗百姓供奉财物。

    甚至还有野心家,利用百姓无知,利用淫祀煽动百姓造反。

    这也让统治者对“邪神”“淫祀”非常敏感,多有打击。

    刘彻本能的对之不喜。

    朱元璋同样如此。

    看到新文预告的朱元璋,才看个书名就开始嫌弃:“还不如让老四被女人穿了……”

    朱棣:“……”

    你可真是我亲爹。

    即使朱元璋再如何不喜,到了七日时期,天幕准时开始。

    这一次,文字还没出来,就有一阵阵诡异的音乐响起,瞬间让一群大老爷们吓得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第59章 《我在大明当邪神》1

    【大家好, 我是长乐~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推文,是《我在大明当邪神》~

    这,是一本悬疑恐怖小说, 一章一个故事。

    大家准备好了吗?】

    “这什么音乐,这么阴森诡异。”宁王朱权不仅懂茶道, 对音乐也颇为精通, 尤其擅长古琴,还编写了不少古琴琴谱流传后世。

    此时听到天幕飘扬出来的音乐, 诡异森冷的氛围让朱权有了不祥的预感。

    朱允炆小声说了一句:“长乐的声音也变得好恐怖,像女鬼。”

    蜀王朱椿善文, 已经通过书名和音乐感觉到这本事关大明的小说可能跟前面推过的小说风格完全不同:“这本小说是不是不太对劲?”

    “悬疑恐怖小说, 是什么意思?类似《搜神记》那样的灵异志怪?”

    朱元璋对这种“偏类”小说非常不喜, 冷哼一声没说话。

    【“我”不清楚我是谁,只记得我是现代人,是一个死的很惨的女人。

    我死后魂魄不安,一直在黑暗中飘荡着,一直觉得好痛。

    好痛啊,好痛,好痛啊, 好痛……

    在黑暗混沌的空间,我听到了许许多多类似的声音。

    啜泣声,咆哮声, 呼痛声, 求救声。

    她们在说:我好疼啊,为什么没有人来救救我?

    没有人救她们, 只有我听到了,却也无能为力——我也只是一个无能为力的鬼魂。

    但是我总想做点什么, 为她们,也为我自己。】

    无数个时空中,无数女子齐齐抬起头来,看向天幕上缓缓出现的文字。

    这一刻,她们甚至觉得这阴森森的音乐不再惊悚,而是比较亲切。

    因为这位女鬼跟她们一样痛,也跟她们一样无人救助,还想着要来帮助她们。

    “这世上,真有这么好的鬼吗?”

    饱受生活摧残的贺双卿,一边忍受着疾病的折磨,一边在婆婆的打骂中干着繁重的农活。

    她抬起憔悴的面容,仰望着天空,明明天空飘扬的是鬼怪之类恐怖的文字,在她眼里却仿佛另一片桃花源。

    “若是真有这样的鬼就好了。”贺双卿惨然一笑,随手捡起烧过的木棍,在地上写下一首诗词。

    当外面响起熟悉的可怕脚步声,贺双卿吓得一个激灵,下意识用脚把所有文字抹去,埋头继续干活。

    ——她的生活中没有鬼,却有比鬼更可怕的人。

    【我感受到了熟悉的痛苦,它吸引着我,穿越了遥远的黑暗,飘到一片大红的天地。

    我看到了大红的喜字,大红的绸缎,大红的盖头,以及大红的鲜血。

    我看到了身穿新郎服饰的男人,他也看到了我。

    龙凤烛静静地燃烧着,红喜字高高地垂挂着,喜床上,新郎不断吐血,吐得无力站起,也无力去给新娘揭开盖头,惨白着脸躺在一团暗沉的红色里,仿佛是血泊里的一具惨败白骨。

    新娘自己揭开了盖头,被新郎不断吐出的血液吓到了,吓得无比绝望,想去拍门求医,却发现门被反锁了。

    我听到别人叫她:“公主殿下。”

    我听到公主求医:“快传大夫!新郎要病死了!”

    我听到外面的人在训斥公主,大喜的日子不要说不吉利的话语。

    我听到在这样的拖延中,新郎断绝了最后一口气息。

    我看到公主害怕的去新郎的鼻子底下探了探,感受到冰冷的气息,害怕到尖叫:“他死了!他死了!我不要嫁给一个死人!”

    外面的人沉默了片刻,隔着婚房,训斥大红的囚牢里绝望的新娘:“殿下,你已经嫁给他了,不论是生是死,他都是你的丈夫。”

    我听到公主害怕的声音说:“可是他已经死了!他是个死人!”

    我看到他们把想要离开的公主锁在婚房内,看到公主看着身边死去的新郎官吓到尖叫,看到公主抱着自己无助地躲在墙角哭泣。

    为什么呢?新郎官的父母是眼睛不好吗,怎么不愿意相信自己的儿子已经死了呢?@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我很疑惑,大明的医学已经很发达了,大夫怎么会连生死都确定不了?】

    永乐年间,徐皇后的面色严肃起来。

    这样的怨恨,这样的痛苦,或许女子才懂。

    而这被迫嫁给死人的竟然是一位明朝的公主,这到底是真是假?

    她忍不住想起近日丈夫的所作所为,以及对女儿们婚事的逼迫。

    朱棣为了拉拢西宁侯宋晟,不仅要把女儿安成公主嫁给宋晟四儿子宋琥,还要把咸宁公主嫁给宋晟的六儿子宋瑛。

    问题是,宋琥原本是有妻子的,朱棣甚至逼迫宋琥休妻再娶,这让与妻子感情深厚的宋琥日后怎么看待安成公主?而且宋瑛长得有些难看,咸宁公主死活不愿意,朱棣非说男人看什么长相,依然坚持。

    徐皇后同样不愿意,两个都是她的亲生女儿,她如何不希望女儿们日后过得顺心如意,这样凑成两对怨偶,怎么能过得好?

    徐皇后下意识看向丈夫,又看了看女儿。

    因为是关于大明的推文,事先也不知道到底谁会成为这次小说的主角,这一日帝后与大臣、还有皇子公主们一起都汇聚在一起。

    恰好,朱棣也想起最近让他头疼的女儿的婚事,正好看到安成公主与咸宁公主一脸不满的凑到一起说悄悄话,时不时瞪他两眼。

    不用听,朱棣也知道女儿在骂他。

    朱棣忍不住想跟皇后吐槽女儿不孝,正好看到徐皇后看过来的眼神:“你听到了吗?”徐皇后往天幕示意一番。

    朱棣还在嘴硬:“宋家是武将出身,不可能身体不好。”

    徐皇后冷笑。

    你怎么不说武将更容易直接战死?

    朱棣开始装死,显然根本不会为了一篇小说改变心意。

    【我很好奇,公主府上是没有太医吗?还是新郎官家里穷到请不起大夫?

    我飘出去,在婚房外面,正好看到了穿着一身喜庆的中老年夫妻,我猜那就是新郎官父母。

    只是不知道为什么,他们不在婚宴上敬酒,行为鬼鬼祟祟的,往暗处躲。

    于是,我跟了上去。

    在一处假山旁,我看到新郎的父亲正在给一位面白无须的太监送上鼓鼓囊囊的锦囊,感激地对他说:“多亏了冯公公,我儿子也不至于没娶媳妇就死了。”

    新郎的母亲捏着手帕擦眼泪:“现在他就算死了也不孤单。”

    父亲红着眼眶,母亲擦着眼泪,好一派慈父慈母的爱儿心切。

    如果不是我刚刚亲眼看过在洞房哭泣的新娘,我也会为这一对父母的爱儿心切感动。

    可是我看到了,我就很愤怒。

    你儿子有父母,新娘就没有父母吗?你疼爱自己的儿子,别人的父母就不疼爱自己女儿吗?

    牺牲别人的女儿来给自己病入膏肓的儿子,你的儿子比谁高贵吗?】

    “儿子当然不一样,儿子要传宗接代,怎么能没有娶妻?哪怕是死了也要娶媳妇!”

    在大明冥婚盛行的地方,有人光明正大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且得到了许多人的附和。

    “就是,男子若是没娶妻,连我家祖坟都没资格进去。”

    在这个地方,夭折的幼童、未出嫁便早逝的女儿,以及没有结婚就去世的男子,都没资格进入祖坟,连灵位都不会设置,更别提香火供奉。

    好一点的,路边挖个野坟,还会好好安葬。

    差一点的,草席一裹,直接扔到乱葬岗。

    也有人表示不同意:“其实还是冲喜好,冥婚到底是不知道女方底细。”

    “没错,冲喜能留个后就更好了。”

    “所以得选那能生养的,赶紧生个孙儿,咱家香火就能传承下去。”

    他们交流着各自的心得,交流着如何选能生养能冲喜的儿媳妇,但是谁也不会在意,被当做“冲喜”人选的儿媳妇愿不愿意。

    【两父母回到婚宴上,热闹的酒席上,有人喊新郎父亲为“梁大人”,有人称呼新郎“令郎梁都尉”。

    我顿时明白了对方的身份。

    新郎父亲是朝中重臣梁国柱,新郎是都尉梁邦瑞。@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我恍然大悟:哦,是大明的永宁公主啊!

    一想起永宁公主,我的脑海里自动浮现许多关于她的史料。

    明穆宗的女儿,万历皇帝的同胞姐妹,被权宦冯保收受贿赂后嫁给病秧子,婚礼上丈夫梁邦瑞病弱到被搀扶着行礼,体力不支到当众吐血,结果冯太监还厚着脸皮解释说新郎是太高兴了过分激动,是“挂红吉兆”。

    婚后一个多月,新郎病逝,永宁公主被迫守活寡,至死不知男女之事,婚后抑郁成疾,导致年仅27岁便芳年早逝……

    总而言之,人生一个大写的“惨”字。@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原本她的丈夫婚后才去世,但可能因为我这个鬼怪的出现被他看到,把新郎吓得新婚之夜当晚就去世了。

    但是谁在意?

    悔婚是不可能悔婚的,大明崇尚“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不仅民间女子不能改嫁更不可能再嫁,公主不仅要嫁身份不高的平民、要孝顺公婆,还同样要为夫守节——哪怕万历皇帝后来知道此事,也没为姐姐主持公道。

    梁国柱夫妻早就知道儿子命不久矣,就是抱着“冲喜”的念头才贿赂太监,想用尊贵的公主给得了痨病的儿子冲喜。现在儿子被冲的人没了,他们只会怨恨公主八字硬,把儿子克死了。

    我忍不住摇头:谁说当公主好?在大明当公主,谁都可以拿捏,还不如当太监。】

    朱元璋一听到是大明真正存在的公主、并且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顿时勃然大怒:“冯保是谁!还权宦!区区阉人竟敢如此大胆!竟然敢收受贿赂把公主嫁给病秧子!公主的婚事由太监做主,皇帝是死了吗!”

    他的儿子们也没好到哪里去,一个个目瞪口呆。

    不仅是真正的公主,还是当时皇帝的同胞亲姐妹,怎么就被迫嫁给病秧子守活寡?怎么就被太监收受贿赂就能拿捏婚事?

    朱元璋红着眼睛瞪向朱棣:“是不是你干的好事?竟然让大明的太监都爬到公主头上去了?到底你是公主亲爹还是太监是公主亲爹?”

    朱棣连忙否认:“不可能!儿臣也是有女儿的人,儿臣也希望女儿日后嫁的好过的好!”

    正好天幕提到了“万历皇帝”,朱元璋继续喷朱棣:“这万历皇帝一听就是你的后代,你没教育好儿子,还是你的错!”

    朱棣被喷的狗血淋头,却不敢回嘴.

    万历年间,还没亲政的朱翊钧傻眼了。

    他竟然被个太监欺骗?把亲姐妹嫁给了一个病秧子守活寡?

    但是问题来了,他的亲姐妹也不止一个,到底是哪一位姐妹被嫁给病秧子?

    公主向来是嫁人前才赐予封号,赐予了封号就要开始选驸马。现在还不到结婚年龄的姐妹们都还没有封号,他也不知道谁才是永宁公主。

    朱翊钧挠头:他的同胞姐妹有朱尧娥、朱尧媖还有朱尧媛,到底是谁这么倒霉?

    还不等他发落太监,同样看到天幕的李太后气得当场过来骂人,骂完之后宣布道:“我女儿们的婚事,我亲自做主,日后由不得任何太监拿捏!”

    骂完朱翊钧,李太后又开始骂另一个儿子,潞王朱翊镠。这位自幼备受宠爱的小儿子封王后留在京中二十余年,目前正在京中,正好一起进宫看天幕,两兄弟一起挨骂。

    李太后是真心气不打一处来。

    女儿们婚姻不幸,两兄弟一个是皇帝一个是藩王,竟然不能照拂,这是什么兄弟?

    把儿子们挨个骂了一顿,李太后又抱着三个女儿哭:“为了你们,我也得多活几年,好好给你们选女婿。你们兄弟不靠谱,亲娘还是疼你们的!”

    三位公主顿时抱着母亲一起痛哭。

    还以为亲兄弟当了皇帝能有靠山,谁知道这靠山这么差劲!

    第60章 《我在大明当邪神》2

    【公主越来越绝望, 痛哭也越来越强烈。

    我被如同大海潮起一般的痛苦淹没,也被吸引着重新回到了新房。

    我飘过新房的门,正好看得公主绝望的双眼。

    我们四目相对, 公主的瞳孔里映出了我的模样。

    我笑了。

    公主,看到我了。

    我笑着问她:“公主, 你想许愿吗?”

    她问我:“你是什么人?”

    我歪了歪头。

    我也很好奇我是什么人。

    我失去了记忆, 忘记了生前的许多事,许多人。

    但我又记得我从哪里来, 记得我曾刻骨铭心的事,也记得我深入骨髓的痛。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更记得, 我生死不敢忘记的恨。

    我想, 我一定不是个好人。

    好人都是善良的, 包容的,温柔的,可是我是痛恨的、怨恨的、想要报复的!

    我告诉她:“我是鬼,一个很坏的鬼。”

    公主反而笑了,笑着笑着泪流满面。

    她说:“我求了满天神佛,求了先帝和母后,也求了我的皇兄, 可是谁都没有来救我,反而是鬼来了。”

    我又问她:“你想许愿吗?我可以帮你实现。”】

    武后看了看自己的宝贝女儿,再看看自己的一群儿子们, 虽然事情不是发生在大唐, 只要一想到公主被太监因为收受贿赂嫁给病秧子守活寡,就气得想杀人。再以听到先帝、母后、皇兄都没去救人, 拳头上已经开始酝酿力气。

    那毫不掩饰的杀人眼神,让了解她的丈夫李治失笑, 连忙拉住妻子的手:“别担心,还有我们。”

    显然,李治也觉得,女儿的父母比女儿的兄弟可靠。

    李旦苦笑:“父皇,母后,我们再怎么优柔寡断,在这种大事上也不至于如此无能。而且皇妹也不是这种任人拿捏的性子。”

    他深刻认为,以妹妹太平公主的受宠程度,如果新婚当晚发现被骗,太平公主自己就敢提着剑追杀新郎全家。

    太平公主甜蜜地笑了。

    嘿嘿,昔日爹娘为了让她不外嫁和亲,都同意让她出家当道士,显然在婚姻上自己不会受委屈。

    “父皇,母后,你们真好!”

    年轻的太平公主还未经历婚姻,也没感受过在爱情与政治之间的艰难抉择,此时单纯的为父母的偏爱感动着,一边一个抱住父母的胳膊开心地撒娇。

    【公主看向她新婚床榻上已经人事不省的丈夫,悲伤地说:“我现在对丈夫只有一个希望,活的。”

    我歪了歪头:“好,我会满足你。”

    已经死了的人如何复活?

    我虽然答应公主,会帮她实现愿望,但我是鬼,不是神。

    所以,我选择用鬼的手段,让新郎“复活”。】

    听到这种“鬼的手段复活”,永宁公主所在的万历年间是最为惊慌的。

    尤其是万历皇帝本人。

    他一个激灵,求救地看向张居正:“元辅张先生,这……”

    身为帝王,不应该害怕这种虚无的妖魔鬼怪,毕竟孔圣人都说“子不语怪力乱神”。

    但是此时的朱翊钧还年轻,还没亲政,经历的最大痛苦就是李太后和张居正的严厉管教、来自张居正大权在握不让他亲政的不满。

    天幕突然又是姐妹所嫁非人、又是鬼怪手段,让朱翊钧猝不及防。

    张居正语气沉稳地安抚学生:“陛下,不要慌,不过是小说而已,不用当真。”

    他一把年纪见多识广,对这种小说根本不会太在意。

    但是朱翊钧并没有被安慰到,还是提着心,怕怕的看向自己的母亲和姐妹那边,结果迎来女眷们集体的瞪视。

    朱翊钧:想哭……

    他还是个孩子啊,为什么要为未来不靠谱的大朱翊钧背锅!

    【新娘永宁公主在午夜过后,就见到了活蹦乱跳的新郎。

    外面守着新房的人原本喝着酒,看到新郎突然从床上直挺挺地站起来的影子,也吓了一跳。

    我飘在外面,等待着看好戏。

    我看到面前看守的人笑着说:“我就说梁都尉没死,这新婚夜,新娘还是公主,谁舍得死。”

    “要死也得等洞房之后,所谓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哈哈~”

    我听着他们嘻嘻哈哈地偷笑调侃,也跟着一起笑。

    新房内,龙凤烛突然熄灭,里面却静悄悄,没有说话声,也没有床榻的动静。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外面的人觉得奇怪,用手蘸了口水,捅破了窗户纸,想看看新房里是怎么回事。

    然而,突然一双指甲漆黑而尖锐的手从窗户破洞的位置穿透了出来,直接插进了偷窥者的双眼!

    鲜血四处喷溅,染红了窗户纸,也染红了偷窥者的脸。

    尖叫声划破了夜空,整个公主府热闹了起来。】

    “嘶——”

    纪晓岚只觉得双眼跟着幻痛起来,下意识紧闭双眼还不够,用双手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这僵尸,真是可怕!”

    纪晓岚只要一想到文字描述的那个画面,浑身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偏偏这一次长乐十分注重氛围,背景音乐、配音的尖叫和拟声,都十分逼真。

    窗户纸被捅破的微弱声音,紧张的呼吸扑在窗户纸上的气息声,尖锐物体突然捅破窗户纸、插入肉/体中的声音,逼真到身临其境,仿佛就在自己一墙之隔发生!

    更痛苦的是,纪晓岚自己还在写僵尸。

    明媚的太阳晒久了有些炙热,反而让纪晓岚缓过劲来。

    他在自家院子里看天幕,面前摆着条几,低头看着条几上的《阅微草堂笔记》,看着自己正在书写的僵尸手稿,不由有些头疼。

    听了天幕这可怕的僵尸,纪晓岚一提笔就要想起这诡异的音乐、尖锐的惨叫、还有刀子捅进腹中一般的撕裂感,快要对僵尸产生心理阴影了。

    “还是写吧,写了也让看书的人吸取教训,别再做什么冲喜骗婚的缺德事了。”纪晓岚叹息一声,硬着头皮继续往下写。

    天幕上的惨叫声、仓皇逃跑的脚步声,还在继续。

    【新郎官的父母急匆匆地赶了过来,刚刚抵达新房,就看到了自己的宝贝儿子。

    不同于往日病恹恹的模样、也不同于婚礼上需要人搀扶才能站起来的虚弱,梁邦瑞活蹦乱跳,生机勃勃。

    他看到父母格外激动,扔下手里咬着脖子吸血的偷窥者,双手平举起,朝父母热情地跳过去。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但是梁国柱夫妻看到儿子,吓得转身就想逃跑。

    这青色的肌肤、尖锐的獠牙,还有漆黑的手指、僵硬的体态,分明是个鬼怪!

    是的,这就是我的杰作。

    新郎,变成了一具活蹦乱跳的,僵尸。

    虽然新郎已经断气一会了,我也没法让他复活。但是只要能动,能跑能跳,怎么不算活着呢?】

    “胡言乱语!妖言惑众!”

    永宁公主到了婚嫁年龄的万历年间,刚刚给冯保送了贿赂就被天幕爆出来的梁国柱本人气得指着天幕怒骂。

    尽管他气得七窍生烟,但是脸色依然有些苍白。而他的妻子梁夫人,哆嗦着嘴皮子说不出话来。

    第一次听到如此逼真的“说书”,太有画面感,把两口子都吓得不轻。

    不仅仅是两夫妻,梁府上上下下的人、包括梁邦瑞本人,都被吓得脸色惨白,半天回不过神来。

    梁邦瑞剧烈地喘着气抗议:“爹!娘!儿子不要娶公主!儿子也不想变僵尸!”

    梁国柱心有不甘:“别听天幕那妖女胡说,你该是驸马就是驸马!”

    “不!我不要!”梁邦瑞狠狠摇头,没看到自己府上的老仆都被吓得不敢靠近自己吗,就算当了驸马,他也不会恢复健康,还可能声名尽毁,太不值得了!

    最后还是梁夫人颤抖着声音劝丈夫:“咱还是自己照顾孩子吧,今天天幕这样一说,孩子去哪都被人当做僵尸畏惧,他还怎么过啊,还不如就在自己家里,我这个亲娘亲自照顾!”

    梁国柱环视一圈府上肉眼可见与梁邦瑞拉开距离的下人,心知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不得不选择放弃:“罢了,只能这样了。”

    再想想宫中传来的消息,太监冯保被帝王斥责,要发落到南京守陵去,陛下发落梁家大概也是前后脚的功夫。

    “我去跟陛下请罪。”梁国柱颓然地叹气一声,忍不住又瞪一眼天幕。

    都怪这天幕多事,公主选驸马关天幕什么事,皇帝都没插手,你这一小女子插什么手!

    【僵尸吸血,咬死公主府上的所有人,还咬死了自己的父母。

    第二天全府惨案,皇帝震怒。

    他下令把公主府锁死,放火焚烧。

    他根本不在意姐姐永宁公主是否活着,只要与僵尸接触过的人,都要一起烧死。

    是啊,公主就算是亲姐姐又如何,哪里比得过皇帝的命贵重。

    我飘在阴影里,看着这个历史上鼎鼎大名三十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嘲讽地笑了。】

    听到自己也被儿子咬死,梁国柱脸色瞬间失去所有血色。

    不行,扛不住了,他好像也有点不敢靠近儿子了。

    梁国柱连忙借口要进宫请罪,几乎是小跑着离开梁府。

    宫中,刚刚亲政的朱翊钧听到“三十年不上朝”,自己都感到不可思议。

    他怎么可能三十年不上朝,上朝亲政不是自己一直以来最渴望的事情吗?

    朝政先是被张居正把持,后来又被母亲李太后插手,好不容易自己能亲政,正想要做出一番作为* ,怎么自己就不上朝了?

    李太后和大臣们比他还懵。

    万历皇帝的爷爷嘉靖皇帝二十五年不上朝,在后宫修道炼丹,还纵容太监在民间搜刮财富。万历皇帝要三十年不上朝纵容太监欺压公主,这是什么奇葩祖孙?

    李太后看向越长大越不成器的儿子,表情都木了。

    儿子十岁登基,她就怕他学坏,各种严加管教,怎么好像管出反效果了?

    这让她到底该怎么教?

    【但是无所谓,永宁公主自己也不想活了。

    她毫不反抗,也不逃跑,放任自己被大火烧死,也放任自己再也不去想什么贤良淑德,放任自己心中的怨恨不断膨胀。

    直到,她变成新的鬼魂。

    “我也成了你。”公主飘在我的对面,看着我笑了。

    她说:“我终于自由了。”

    她说:“我不怨恨我的丈夫,他也未必想要娶我。”

    她说:“但是我心中的怨恨太多了,浓的我无法进入地府,也无法转世投胎。”

    她的新婚丈夫变成僵尸后,依然没有伤害她,而是奔向自己最想念的父母。

    对梁邦瑞来说,公主这位新娘其实也不过是个陌生人。

    但是她的皇兄,生怕自己被连累,为了烧死僵尸,竟然把亲妹妹一起放火烧死。

    永宁公主仿佛直到这一刻才看清皇家的亲情,才知道自己能轻易被太监拿捏婚事的真正原因——皇兄,其实根本不在意自己这个亲妹妹。

    变成鬼魂的永宁公主不再被生前的亲情束缚,她自由地在天地间飘荡,去了自己想去的地方。

    我没有拦着她,也没有跟她一起去复仇。

    因为,我又听到了新的呼救,感受到了新的痛苦。】

    朱翊钧有些惊慌:“复仇!去哪里复仇!”

    永宁公主竟然没有被僵尸丈夫咬死,而是被自己烧死的,她不会要进宫找自己复仇吧!

    朱翊钧声音凄厉:“皇兄在意你的!皇兄也是疼爱妹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