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处理
林叙个子不低, 他读书的时候体质马马虎虎,跑步倒是挺快, 不过绝大多数时间都泡在图书馆里,不太爱出去运动。可到了上班这几年,他每天往返于负责建船的各个车间,不少时候自己还会亲自上手,身体素质比之前已经强了不少。
他年纪轻,拎起这位平时能躲懒就躲懒的丁师傅可并不麻烦,他确实不爱和人起冲突,但到了该起冲突的时候,林叙也不介意把人给得罪了。
他直接把人带到了施家望办公室。
其他人看到这一幕, 看热闹的心思顿时起来了,一时之间,厂里不少人都听说了林叙把丁师傅揪起来带走的消息。
“你们说的是林叙?不可能吧?林叙平日见谁都是乐呵呵的, 没见他和谁红过脸, 丁春生说什么了, 叫他那么生气?”
“不是我说这丁春生,他自己爱在厂里混日子也就算了,人家干点活,他也要在那里指指点点, 他自己谁也不是,偏要把这领导派头摆得足足的。”
“丁春生到底说什么了,骂了林叙?”
“旁的我没有听清,只听他说, 林叙造的是艘破船。”
对方这话一说, 既认识丁春生,又和林叙关系不错的几位老师傅顿时沉默了:“难怪小林这么生气。”
林叙对造船的热情, 别人不清楚,他们这些常年在造船一线的老师傅们却看得明明白白。
林叙别的事情都不太较真,造船的时候,有些事情其他人搞不定,就叫林叙去处理,那事不管多难、多麻烦,只要和造船相关,林叙二话不说,直接就上了。
他都当上技术科的副科长了,可不管老师傅们叫他林科长还是小林,他都不太在意,只当这只是个称谓而已。
但涉及到造船的正事,谁任务没完成好,不管那人资历多深、在领导面前多有面子,林叙那一关他绝对过不去。
林叙在别的事情上完全不较真,可一旦关乎造船,他比谁都认真。
而丁春生这么个平时屁都不干的家伙,居然在林叙面前说他造的是艘破船?
“丁春生他这是疯了吧?别说林叙会生气,厂长听见了都很气吧?咱们全国第一艘液化石油气船呢,别的厂造不出来,就是咱们厂的功绩,他丁春生知道液化石油气船是什么不?就搁这说这是艘破船。”
“小林骂他纯粹是他活该,要我说,没打他都是人家有风度了!”
“这嘴长在他身上有什么用,可不是臭吗?”一个师傅骂道,“咱们全厂都是造船的,他自己也是造船的,他怎么能说自家厂子的船是破船呢?叫外人听见了多不好!”
众人对丁春生一番批判,却也有人道:“丁春生这下又要把自家爹娘给搬出来了吧?”
“以他的性格,这么干的可能性有百分之百。”
……
施家望一眼就看到拽着丁春生过来的林叙,他虽然不知道是为了什么,脑壳却已经大了。
他是搞业务的领导,最怕遇见的就是丁春生这种人,他不怕骂不怕训,脸皮比城墙还厚,厂里稍稍有慢待他的地方,他就把他的老子娘全部都叫过来,让厂领导看看他们一家人团结的力量。
不管是施家望还是其他几位副厂长,提到这个人头都疼了,丁春生不是没力气,也不是完全不懂造船,他就是心思不肯放在造船上,有一天过一天,反正厂里没给他少发钱。
别看他这样,他日子过得倒是比旁人更滋润些,每天小酒喝喝,小烟抽抽,看着其他人忙里忙外,再说说其他人的不是,一天就这么混过去了。
在施家望眼里,林叙不可能和丁春生产生任何交集,虽然前阵子丁春生刚和陈辽有过一些矛盾,但那事已经了结了,厂里虽然批评了陈辽,却没有对他进行实质性的处分。
领导们都知道丁春tຊ生是什么样的人,只是拿他没有办法。
对他太凶,他全家老小齐上阵,他爹还有病,之前也是为南江厂做过贡献的人,厂里给丁春生处分,他爹妈那副可怜巴巴的样子看过来,领导们都觉得自己十恶不赦。
听完林叙的描述,施家望叹了口气,道:“老丁,你是老同志了,这艘液化石油气船对咱们厂的重要性你不会不知道吧?”
丁春生被林叙揪着还有些慌张,因为论打架的话,他绝对打不过林叙,林叙把他带到角落里打一顿,就算后面林叙会挨处分,打在他身上的疼却是实实在在的
可林叙居然把他带到了领导这边,他就不怕了。
论讲歪理,厂里没有人讲得过他,就算他哪天讲不过了,那不还是有他爹妈在一旁助阵?
丁春生于是嬉皮笑脸道:“领导,你还不了解我吗?我就是说着玩玩的。”
“我还想和你提提意见,这个小林实在太较真了,当着那么多人的面把我带过来,我在厂里这么多年,不要面子的吗?”
施家望看向林叙,林叙也坐到一边,摆出一副和丁春生差不多的架势:“丁师傅要面子,我难道不要面子?”
“这艘液化石油气船,是船舶总公司交给咱们厂的任务,厂里花了多少钱,花了多少时间,这些领导您都知道,我没必要一一细说,就连船检,这艘船也比其他船花费的时间更长,结果有人轻飘飘说这是艘破船,那我还造什么船?倒不如回家躺着了。”
说这话的时候,林叙手指着丁春生:“既然丁师傅觉得这是艘破船,那以后厂里的液化气船就交给他负责,不用我参与了。”
“我可没有年轻人有本事,造不出来。”丁春生语气依然有些阴阳怪气。
“那谁有本事?这人绝对不是我。”林叙语气也称不上客气,“领导,我不可能船造出来了,每一次都被人指指点点说我造的是艘破船,那我完全没有拼命的必要。”
林叙来见施家望,就是想表明一个态度——他带着项目组在前面勤勤恳恳地造船,结果到了船造好的时候,听见的就是丁春生这种人的造谣,时间久了,谁能受得了?@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反正在他和丁春生之间,厂里必须做一个选择。
林叙刚把丁春生揪过来没多久,丁春生爹妈就过来了,和陈辽描述得一样,走的是满地打滚的路线。
这时候,陈辽和徐军杨也过来了,一见这场景,两人果断拦住了丁春生爹妈,一人抱着一个,林叙就开始扫射了:“丁师傅,这么冷的天,你都不知道给爹妈准备一副护膝吗?这时候就滚上了,天再继续冷下去,谁能吃得消?”
“人家丁家这两个老的可是铁膝盖,跪不坏。”
听到消息的厂里人这时候也过来了,见到丁春生爹妈这副模样就开始起哄:“放在以前,这就是当太监的料子,跪得比谁都安稳,还不怕皇帝踢他,这一踢,他人就滚远了。”
丁春生着实算不上孝顺,只他爹妈特别护着他,丁春生家里有几个兄弟姐妹,唯独他一个人最受两老的看中,只要他有什么事,风里雨里,他爹妈都一起上阵了。
可就算丁春生这人不孝顺,也知道厂里人没说什么好话:“骂谁呢?”
“可没人说你家,太监又没有后。”
厂里不少人都看不惯丁春生,他能闹,活儿明明都是旁人干的,他拿的工资却不比其他人少。
说起来是他过得快活,可他不干活了,活儿自然而然就堆到了其他人身上,其他人就算再包容,久而久之也会有怨言。
前阵子陈辽喷他就活了十四年那句传闻,其他人虽然没有亲眼所见,听到了却也忍不住在心里发笑。
除了能闹之外,丁春生嘴也臭,一张嘴就是谁谁这不好那不好,唯独他丁春生是天底下第一号大好人。
这次林叙把丁春生揪到领导这边来,虽然有不少人是在看热闹,可确实有人希望能借着这次机会好好治一治丁春生。
其他人想治他不容易,林叙却未必。
南江厂谁不知道林叙是厂长程安民一个学校毕业的?南江厂如今和造船相关的业务,稍微值钱些的那几项,林叙都参与过,人家外面来检查的领导都说了,南江厂能把这艘液化石油气船造出来,林叙的功劳是最大的。
何况林叙眼下已经是技术科副科长了,在南江厂这么大一块盘子里,他是有实权的中层干部。
结果领导在那边夸林叙,他丁春生转头就说林叙造的是艘破船。
林叙真撂挑子不干了,施家望会怎么想,程安民会怎么想,责任到底归谁?
要是丁春生把林叙得罪成这样,厂里还选择护着丁春生,那厂里这些技术员工程师们都别干活了,不然大家辛辛苦苦从年头忙到年尾,头发都为此掉了不少,被人编排了,领导还替编排人的人考虑,这日子怎么过得下去?
被一群人看着,林叙严肃着一张脸:“领导,如果您次次都放任丁师傅在厂里乱说,总有一天,他这些话会传到总公司领导耳朵里,也总有一天会被其他船厂的员工听见,到那时候,人家会怎么想我们南江厂?”
“别人怎么想我不管,反正我心里是不服的。”人群中有人吼了一声,“我那天加班到深夜,丁春生放狗咬了我一口,我找他评理,他说我那么晚才回家是傻X。”
“还有这事?”
“他说我要下毒害他家的狗!”
“他还说我天天干活还不如他拿得多!”
“他叫厂里保安回家去,说拿那么点工资狗都不干。”
“林工不能不干,可他丁春生可以回家!”
“我同意!”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加上丁春生爹妈被陈辽和徐军杨拦住,没再继续打滚,场景没有先前那么混乱了,施家望叹了口气:“再过两天,厂里会给出对丁师傅的处理结果,大家都不用急。”
丁春生自然不服气,可他以往靠人多战胜人少,眼下聚集在施家望办公室的人比他家的总人口多得多,被一群人凶巴巴地盯上,丁春生再不服,此刻也只能偃旗息鼓。
直到人群散开,施家望才指着林叙:“你是为陈辽过来的吧?”
林叙梗着脖子:“我不是为陈辽过来,我就是觉得,我们辛辛苦苦造的船凭什么被这么说,就凭他能闹?厂里对丁师傅够包容了,可是您也看到了,越包容他就越过分,咱们厂真的需要这样的人吗?”
“爹妈给厂里立过功的师傅们可太多了,大家都是好好在上班的!”
施家望摆了摆手:“这个厂里也清楚,不过处分人不是一朝一夕,要有充分的理由,再过两天,厂里绝对会给你一个答复。”
施家望不由感慨,林叙这个性格也有些较真,这种事别的项目主管是绝对不会出头的,他偏偏要来出头。
……
两天之后,被一群人关注着,厂里的处分很快就出来了,丁春生被重新分到南江厂下属的一个小单位,距离厂里很远,还要求丁春生把父母带过去,便于照顾。
这安排倒不需要南江厂说,丁春生一去远处,他爹妈就心疼儿子睡不好休息不好,也跟着过去了。
丁春生的工资降了几级,任凭他再闹,厂里也是一副不松口的态度。
反正那么多人看不惯丁春生,他丁春生不肯走,那就是其他人走。
厂里会为了丁春生一个人放弃其他人几十号人吗?
那自然是不可能的。@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第112章
新订单
第一百一十二章
林叙对厂里的处理结果还算满意。
他也不是喜欢找麻烦的人, 只是丁春生说的话着实让他不满意,林叙尊重认真造船的人, 但丁春生丝毫不值得他的一点尊重。
陈辽哼道:“厂里对他还是太包容了,那么多人对他有怨气呢。”@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林叙摆摆手:“算了吧。”
平时他们接触到丁春生的次数其实并不多,对方被下放了,一时半会也回不来厂里,只要对方不来自己面前碍眼,林叙也无所谓厂里的处理究竟重不重。
林叙后来才听说,领导们早有把丁春生下放的想法,只是一时半会找不到合适的理由,丁春生的父母又太难缠, 哪个领导都不想摊上欺负tຊ老年人的骂名。
这次林叙告了丁春生的状,也让厂里有了个正当理由。
林叙感慨道:“这就是当领导烦的地方,什么方面都要考虑, 所以我不想当领导是对的。”
“你还没到当领导的年纪呢。”陈辽轻拍了林叙一下, “哎, 真想看看丁春生他爹妈在地上打滚的样子啊。”
林叙:“……你这是什么奇怪的爱好?”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陈辽之前明明已经见识过一次了。
陈辽嘿嘿一笑:“我还是见识太少了,想再见识一次。”
针对处理丁春生这事,厂里专门找林叙谈了一次话。
领导们倒没有觉得林叙惹事, 只是告诉他,下次再遇到丁春生这样的情形,他不要一时冲动,要早点找厂领导说。
“还有, 你工作可不能随意撂挑子, 既然是厂里安排给你的工作,你都要一丝不苟去完成, 说什么让丁春生来造LPG船,这种气话以后可不许多提了。”
领导们并不认为林叙会放弃LPG船和LNG船的建造,只是气不过丁春生的说法,要厂里给他一个公道。
丁春生被处理,也不完全是为了林叙。
可领导们觉得,林叙将来是要挑大梁的,这种动不动就放弃的话,从他嘴里说出来不合适。
谈完话之后,林叙又被施家望叫过去了一趟。
施家望冲他一笑:“你还说要和丁春生换岗位,丁春生造得来液化石油气船吗?”
施家望甚至怀疑,别说液化石油气船,丁春生连普通的散货船怎么造都未必搞得清楚。
船厂和别的地方不一样,丁春生不肯干活,领导们也不能按住他的头让他干,不然他这儿瞎弄那儿敷衍,连根铆钉都打不好,南江厂的口碑绝对要被他毁了。
“下次不许那么说了。”施家望道,“气话说两句可以,说多了,旁人就真以为你不想干了。”
林叙点了点头:“厂长,我明白的,我没有故意找麻烦的意思。”
丁春生的事,厂里只议论了一小段时间,之后就被其他事给替代了。@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林叙也因为把丁春生直接揪到厂长那里,后续又达成了处理丁春秋的目标,被厂里人打上了“不好惹”的标签。
对此,林叙表示,他其实是属棉花的,谁都可以来惹一惹。
……
南江厂建造的国内第一艘LPG船通过了检查,这个消息传出去之后,南江厂开始收到来自各国船东的询价。
“这一次,厂里新接到两艘来自G国的液化气船订单,设计温度是-104摄氏度,大小要比羊城这艘船大一些,4200立方米。”施家望道,“现在,你是厂里唯一有造LPG船经验的项目主管,这个项目,厂里希望你把其他项目主管带动起来,让更多的员工拥有造LPG船的经验。”
“行。”林叙点点头,“我听厂里安排。”
“这个订单和羊城不同,设计上要求要更高一些。”施家望和林叙详细讲述了新船订单的要求,“这是G国的订单,船上的装配有一些必须采用G国自身的产品和技术。”
“换而言之,这艘船的技术难度要比前一艘船更高。”
合同备份在施家望手上,林叙一边翻合同,一边轻轻点头。
施家望又道:“你之前提议厂里造的几种螺母,现在已经投入生产了,据国外的客商说,这批螺母质量很好,性价比很高,国内同行们的反馈也不错。”
螺母虽然只是一个小领域,可自在热那亚成功卖出一批螺母之后,南江厂在这个领域的生产得到了合作方的信赖,前些日子,甚至有航空制造公司找上门,要求买一批符合他们要求的螺母。
对南江厂而言,这显然是意外之喜。
而随着林叙提议研发的螺母类型越来越丰富,南江厂在这个领域已经占据了小半部分市场,虽然目前还难以对日子国的螺母出口造成冲击,但一众厂领导都认为,市场是一点点占据的,总有一天,南江厂可以成为这个领域的领先者。
而因为螺母在海外市场上占据的份额,南江厂还引起了上级部门的关注。
不管怎么说,船厂造船是创外汇的方式,生产螺母同样是创外汇的方式,80年代是工业复苏的年代,可眼下的外汇却仍以轻工业为主,造衬衫,造纽扣,有种说法是,华国要生产7亿件衬衫,才能换来一架波音飞机。
从某种程度上说,南江厂的螺母外汇来得猝不及防,也属于外汇创造中比较亮眼的一部分,毕竟他对标的是早被日子国占领的高端螺母市场。
既能拿到国际上去销售,也能满足国内航空和船舶制造的要求,南江厂生产的螺母,是标准的高利润出口产品。
距离上次去热那亚已经有好几年了,螺母却仍然在创造外汇,这证明了林叙确实是创外汇的好手,就有人和程安民提议,让林叙不负责造船,去专门负责外汇创新项目。
程安民把这话堵了回去:“咱们自家造的船,也是能创外汇的项目,现在刚起步,不代表以后不能创造大量的外汇。”
虽然螺母确实赚到了钱,可在程安民心目中,林叙依然是造LPG船和LNG船的最佳人选。
林叙自身是造船的人才,他本人又尤其喜欢造船,要他放弃造船而去负责某种单一品类的生产,这种浪费才能的事,南江厂是绝对不会干的。
林叙最适合的依然是造船。
那艘LPG船造出来之后,厂领导们进一步认可了林叙的造船实力,这一次S国、P国和B国相继找南江厂询价,并针对本国需求对LPG船建造时的细节进行了了解,负责答复的也是林叙——他确认能造的船,南江厂方面才会竭尽全力去争取。@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
G国这艘4200立方米液化气船的要求,此刻已经到了林叙手上。
林叙不清楚为什么最早发来南江厂的,居然是G国的订单。毕竟G国地处欧洲,选择合作对象的话,显然是欧洲的老牌船厂,或者日子国和K国的船厂更合适。
不过作为乙方,他们不需要考虑甲方选择自身的要求,对方下了订单,也给了部分钱,自家造就是。
这艘船该怎么造,拿到要求之后,林叙心里已经有了成算,毕竟4200立方米和3000立方米的差距并不算大,南江厂刚涉足LPG船的生产,也不可能一下子从3000立方米跳到1万立方米以上,那跨度就太大了。
“最近厂里应该接到不少订单了吧?这是新船?”
这天,陈辽刚要下班,就见林叙还站在办公桌旁边,手边是一张液化石油气船的草图。
他们学造船的,图大多画得不错,他和林叙留学期间倒是学了机器画图,可惜回国之后还没有验证水平的机会。
陈辽又忍不住道:“和厂里说一声呗,买两台电脑吧,这样咱们工作起来效率也高。”
林叙道:“申请我早就打了,到现在还没没申请下来。”
林叙倒是有钱,可他也不能自己掏个上万块钱买一台电脑放在厂里,那都赶得上他3、4年工资了,他不能为工作奉献到那种程度。
他要真这么干了,厂里的风言风语绝对不会少。
“再等等吧,肯定会配的。”林叙道,“厂里要配,绝对不会只配一两台,至少要让负责设计的人都会了才行。”
“也对。”陈辽道,“现在让我用电脑画图,我估计也不敢下手,几台电脑都赶上一辆车了。”
陈辽看了一会林叙设计的图纸:“有了上一次的经验,这艘新船造起来应该能简单点吧?”
至少图纸上,上艘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坑这艘都规避了。
林叙点点头:“确实,我在看它的再液化装置,看设计的时候能不能做出一些改进。”
陈辽却道:“都到下班的时候了,你就别想了,多回去休息休息,不然我可找你小舅了。”
林叙:“……你这语气比我小舅还小舅。”
陈辽:“那你来叫一声听听!”
林叙一个飞腿扫过去,陈辽赶紧闪得老远。
上回林文华来了一趟厂里,陈辽和他认识了,后来有一回林叙不在办公室,陈辽替他接了电话,还知道了林文华打过来的号码,自那之后,他就时不时以林文华“威胁”林叙,成为了林叙在南江厂的监督员。
林文华最关心的是林叙的身体。
他来一趟南江厂,人人都说林叙负责任,说他辛苦,林文华当然清楚这一点,在家备考的时候,林叙就是这样。
他就担心林叙一不注意就扑在工作tຊ上,把身体给搞垮了,他遇上谁都要嘱咐一声,让他们帮忙盯着林叙。
第113章
造船造船
这艘新船, 厂里虽然仍然交由林叙负责,但林叙却不必像前一艘船建造那样从头忙到尾。
设计部分是由新加入的员工和陈辽他们这些老组员共同完成的, 林叙负责进行全面的审核——这艘船建造期间,船舶总公司并没有派专家组过来,却有来自其他船厂的员工观摩、学习,以期国内有更多掌握液化气船建造技术的熟手。
大连厂这次也派了人过来,可惜卫强没来,他告诉林叙,自己找厂里打了申请,可惜他们厂领导根本就没批。
相比前一艘液化气船,这艘船建造的效率要更快一些。
流程是现成的, 注意事项也是现成的,唯独和前一艘液化气船不同的地方需要南江厂去重视——这是一艘运载乙烯的船,冷却温度为-104摄氏度, 而通常来说, 这类船的多数冷却温度是-48摄氏度。
液罐依旧是卧式圆柱形, 还要设置再液化装置和燃油深舱……这些细节,建造之前林叙就已经关注到了。
林叙很快发现,虽然这艘船不需要他全程跟进,可他的忙碌并没有因此减少, 因为他是负责审核的那个人。因而,不管出于自愿还是非自愿,从设计开始,林叙就在不断地解答疑惑, 就等于他被动还是参与到了这艘船建造的全过程。
林叙:“……”
而且忙到后来, 项目组里技术好一些的熟手——大半都是参与过第一艘液化气船建造的员工们被抽调去参与厂里对G国的另一个项目——24000吨的汽车滚装船。
陈辽去参与这艘船的建造了,徐军杨则一开始就被安排去了这艘汽车滚装船的项目组, 因为这艘船需要重点攻克的部分包括自动化系统。
自林叙进厂以来,南江厂参与的项目类型越来越多,船自不必说,除了造船之外,厂里还造过烟囱铁塔,甚至还为天文台造圆顶,还造过化工设备。
林叙的主业务一直是造船,不过单他们技术科,参与过其他项目的员工也有好几位。
陈辽他们去造汽车滚装船了,唯独林叙还留在这个项目上。
林叙并没有抱怨的意思,对厂里的安排,他一向是言听计从。
事实上,这艘出口G国的LPG船依然有很多值得他琢磨的地方。
比如说对液舱的设计,使用什么样的材料,林叙和厂里的技术员们一项项去比对,对材料的性能进行了数次分析和研究。
而为了达到参数要求,这艘船的尺度大小、船体重量以及线型等都要进行精密的计算,这一关也是林叙和项目组里其他员工一起过的。
这艘船建设的途中,林叙参与过的那艘驱逐舰正式下水服役,作为设计者之一,南江厂的员工们也受到了上级部门的奖励与鼓励,而林叙忙得连奖励大会都没空参加。
他自嘲,自己是学造船的,可一艘船建下来,船舶的线型和动力要了解,稳定性要了解,结构要了解,系统要了解,根本没有闲下来的时候。
他们船舶专业学的主要是物理学的知识,然而,真正参与到造船的实践之后,他们各个专业的知识都要涉及,就比如一艘液化气船,每艘船运输的货品不同,甚至有不同的气体在同一艘船上运输,气体的性能不同,对船舱的要求就不同。
林叙一旦进入造船的节奏,他整个人就会变得无比专注。
前一艘液化气船建造成功之后,林叙成为了整个南江厂最了解液化气船的员工,而现在,他的了解又要更上一层楼。
对他而言,每参与到一艘船的建造,他就能够更全面地了解造船。@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他愿意为这件事付出自己的全部心力。
……
南江厂为G国建造的液化气船订单顺利完成之后,厂里对林叙又有了新的安排。
在成功造出第一艘液化气船,并且正式迎来海外订单之后,厂里对LPG船订单的野心更大,希望能够打开更广阔的市场、造一艘独立自主的LPG船,眼下G国的订单一切顺利,厂里想要竞争更多来自海外的订单。
此刻出现在林叙手中的,是南江厂想要争取的一个新项目。
一艘半冷半压式1.5万立方米的多用途液化气运输船。
这艘船可以用来运氯乙烯、丙烷等LPG和部分化学品,可以同时运三种不同的货品。(注1)
“这个项目不仅我们厂在争取,据说日子国和K国的船厂也在争取。”施家望道,“厂里很希望把这个项目拿下,再过一段时间,我们就要飞去G国谈判,在那之前,我们必须拿出这艘船的建造方案。”
施家望看向林叙,要表达的意思不言而喻。
林叙眨眨眼:“这艘船容积过万了。”
不仅船的规模大了几倍,运输的要求也更高了,而且还要跑去海外竞争市场,林叙一听,就觉得这个任务难到不可思议。
“厂长和我们几个副厂长都猜,为了争取到这笔订单,K国和日子国应该会给出比较低的报价,但我们也有我们的优势。”施家望道,“论建造成本,我们比K国和日子国更低。”
说完这一句,施家望露出了一丝苦笑:“虽然这也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
造价低,最突出的一个点就是人力成本低,同样造一艘船,日子国和K国船厂工人的工资绝对比他们要高得多。
那么多人力成本砸下去,哪怕日子国和K国改进工艺、压缩成本,这一步上也要比南江厂多花经费。
“但最重要的还是船的质量。”施家望道,“人力成本这些都是次要的,不是船东考虑的关键所在。”
“我们想来想去,还是你来负责设计更合适。”
惯性使然,厂里如今只要有难对付的船,都会在第一时间想到林叙。
这艘船规模大,难度高,更是南江厂第一次和日子国、K国船厂面对面地展开竞争,施家望给林叙交代任务时的语气稀松平常,仿佛这只是一项普普通通的任务。
然而事实上,对于这艘船,南江厂几位领导给予了最充分的重视。
能不能拿下订单,谁心里都没有底气。
可这关要破——只要南江厂想在世界船舶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就必然要面临最激烈残酷的竞争,在这个时候,不和日子国以及K国硬碰硬是不行的。
而这次竞争,就算南江厂最终落败了,在几位厂领导看来,南江厂也要给出性价比最高的设计,让海外的船东们见识到南江厂的实力,这至少可以为后续的合作铺平道路。
决定参与这次竞争之后,厂领导们就一直在考虑负责的人选,想来想去,还是林叙最合适。
林叙已经负责过两艘液化气船的建造了,他自身又有留学背景,对于液化气船的了解厂里任何人都深。
这么一个大订单,不管压在谁肩头,那人都必然会觉得为难。
可厂领导喜欢林叙、看重林叙,正是因为他是能带来突破的那个人。
程安民和施家望都想过,这么大的压力给了林叙,林叙会不会因此退缩?
可两人回想林叙来南江厂之后的经历,不管是参与到军舰的制造,还是把6.4万吨的散货船给琢磨出来,在造船这件事情上,就没有林叙不敢琢磨的事。
“放手让林叙做吧。”程安民一锤定音,“给他最大的权限。”
……
“1.5万立方米?”陈辽又被林叙给要了回来,“咱们厂领导真敢想啊。”
他才从汽车滚装船这个项目过来,现在又要参与这么大一艘液化气船的设计,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就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儿搬。
不过对林叙叫他过来这事,他一点意见都没有,两人从“南江”号开始就一直在合作,之后又一起出国留学,早就养成了旁人没有的默契。
在林叙手底下干活,他适应到不能再适应,换了旁人,他反而会觉得不习惯。
陈辽也意识到了,除了林叙,旁人未必愿意包容他的坏脾气。
……他觉得自己平时脾气挺好的,如果不是这次被分到汽车滚装船的项目,他都不知道自己的脾气一般领导不爱包容。
徐军杨自然也过来了:“咱们要不要出国?”
“我应该tຊ要去,你俩未必。”
林叙这话一出,两人都长舒了一口气:“幸亏不要,再见汉堡。”
“再见披萨。”
林叙:“……”
两人问这个问题,他以为他俩是想出国,还打算找领导给两人加个名额呢。
“不想这些了,开始研究船吧。”陈辽一撸袖子,“接下来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休息呢。”
3000立方米的液化气船已经让他觉得很有挑战性了,这次要换一艘1万立方米以上的船,还是运三种气体的,陈辽想想就觉得头大。@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林叙拉来的阵容还是之前一起造液化气船的项目组,他一说要求,项目组内立刻哀嚎一片,可任务已经定下来了,除了往死里干,还能有别的选择吗?
“好歹是在林科长手底下干,我们的压力不大。”卢沛小声嘀咕道。
他没参与到那艘出口G国的液化气船的设计,被领导安排到其他地方忙活去了,到这时候,卢沛才发现,这个世界上也有那种功劳全归领导、困难全归下属的领导,卢沛只要找他说困难,他的回答只有“你不要和我说这些,我只要结果”,或者“那我能怎么办呢”,在对方手底下干活,他很难不发疯。
好在林叙又把他和张爱林重新叫了过来,看到林叙的第一眼,卢沛就好像看到了救星一样。
如果不是和林叙没熟到那种程度,卢沛真想狠狠拥抱林叙一下。
林叙确实是来救他脱离苦海的!
说实话,卢沛之前参与的项目一点也不辛苦,而到了林叙这边,就全是些辛苦到看不到头的大项目。
但卢沛宁愿选择辛苦的项目,他人苦,好歹心不苦。
项目组的分工依然是造那艘3000立方米液化气船的模式,众人已经习惯了,所以对这艘船的设计上手很快。
船具体配置什么,相比第一次时的迷惘与茫然,到这艘1.5万立方米液化气船建造时,众人已经能够给出不同的意见。
林叙意识到,在完成一艘艘船的建造过程中,成长的人不止他一个。
他依然习惯性地把压力加在自己身上,现在想想,可能没有那么做的必要了。
第114章
搞设计
“早啊, 吃过早饭了没?”
“吃了吃了,食堂的茶叶蛋我带了两个, 谁没来得及吃早饭的?”
话音刚落,茶叶蛋就被分走了,一起被抢光的,还有湘省同事家里带过来的酱菜,食堂的菜都太清淡了,工作忙的时候,人就会想吃点咸辣口的。
厂里决定竞争这艘1.5万立方米液化气船的订单之后,项目组众人就开始了忙碌,主要是时间紧任务重, 留给南江厂准备的时间并不长,眼下这艘船的合同虽然还不明确,未必要由南江厂来建造, 不过对于众人而言, 哪怕能参与到一艘1万立方米以上的液化气船的设计, 那也是一次相当难得的机会。
累、压力大都是肯定的,然而自己手中可以诞生一艘艘以往根本不敢想象的船,能加入其中,除了感觉到累之外, 更多的是一种欣喜感和兴奋感。
造船的日常既是枯燥的,也充满了一个个挑战。
在这样的日子里,忙碌几乎是从早持续到晚的,所有人的专注力都在自己手中的事情上, 哪怕从早到晚研究的都是同一个问题, 专注力也只损耗了一小部分而已。
这艘船的设计归了林叙,他就成了整个项目组的中转站, 所有的问题都统一归到他这里——哪怕对于林叙而言,1万立方米的液化气船同样是一种挑战,可其他人把问题交给他的时候,总带着一种自然而然的感觉。
“这说明大家信任你啊。”陈辽给林叙分了一个蒸好的土豆,把土豆捣成泥,再浇些酱油辣酱之类的,这是他们最近学到的新吃法,“反正我把问题交给你,我这边就结束了。”
说到这话的时候,陈辽内心没有丝毫愧疚之感。
林叙:“……所以你就拿一个土豆收买我?”
陈辽又拿了一个更大的土豆过来,搁到林叙盘子里:“这下满意了吧?你这人真的很难讨好。”
林叙:“……”
他气鼓鼓地把土豆捣碎,不得不说,味道确实不错,不比肯德基的差。
眼下华国第一家肯德基还没有开业,林叙想到未来繁华的商业,还有开遍大街小巷的在这个年代堪称稀奇的餐厅,总有一种自己在一步步见证历史的感觉。
但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如今所做的一切也是在创造历史。
第一艘6万吨级巴拿马型散货船、第一艘700TEU集装箱船,第一艘液化气船……对他们而言,某一种船型的突破或许并不稀奇,但多年以后再去看,这显然是整个华国造船业一步步向前走的开端。
在每个辛苦的日子里,这些“第一”就是林叙激励自己的动力。
……
南江厂决定和日子国、K国的船厂进行竞争,那么自然而然地,这艘多用途液化气船要比交付给羊城厂的那艘液化气船设计更加复杂。
首先在尺寸上,厂里决定设计三个容量最大的液货舱,而为了控制液货舱内部的压力,它还需要配备深井泵和增压泵。(注1)
对于液货舱的主要参数,设计中也做出了详细的标注。
在动力上,它还要配有柴油发电机和柴油驱动的低速变频轴带发电机,船体设计则是经过试验之后选择了最合适的线型,并进行了合理分舱,以便符合载重量和速度的要求。(注2)
林叙和项目组的主要成员们都是第一次设计这么大规模的液化气船,船模试验做得相当谨慎,担心数据不过关,大家甚至进行了好几次试验。
针对液化气船的结构强度、防火设置、破舱稳性等,林叙也和项目组其他人一同计算再计算,客观来说,在设计这艘船的过程中,依然会时不时出现技术难题,比如液货舱的安装,又比如轴带发电机与柴油发电机组并网运行的技术,虽然初步设计不至于解决所有建造中的难题,但在对外竞争的过程中,南江厂必须对船东承诺,这艘船必须是可以建造出来的。
如果把问题留到以后,那时候才意识到某个难题以南江厂的实力根本解决不了,那才会大大破坏南江厂的口碑。
在计算破舱稳性的过程中,徐军杨可谓忙到脚不沾地。
林叙平素下班算比较迟的,可最近,他和徐军杨成了难兄难弟,因为这艘船分了三个液货舱,舱内能装十数种货品,每个货品密度不同,目前最理想的状态是——同时运输三种货品。
然而,航运是有其特殊性的,一次运输三种货品自然是好,但也存在只运输某一种或某两种货品的可能,三个液货舱未必次次都能填满,在这种情况下,计算就派上了用场。
满舱是什么情况,半舱又是什么情况,还有空舱的情况,每种货品的密度不同,体积又不同,在两种液体被同时运输的时候,这艘船的重心在哪里,会向哪一侧偏移,这些都是需要被考虑到的。
“有上千种可能性……”徐军杨面露菜色,“哪怕用电脑辅助去计算,也得算上很久的时间。”
林叙轻轻拍着徐军杨的肩膀:“辛苦了。”
“唉,今天算出来,也是为以后做准备。”徐军杨伸了个懒腰,“就是这么算下去,我的腰迟早要废,眼睛看数字也会看瞎。”
刚开始计算的时候,徐军杨好歹还有些动力,可算到后来,他整个人都麻木了,对他而言,计算就是一种机械作业。”
“幸亏快结束了。”抱怨了两声之后,徐军杨继续投入到漫长且枯燥的计算之中。
在项目组里,听到抱怨声是难免的。
没有谁真正热爱上班,哪怕是林叙这种对造船充满热爱、愿意全身心投入进去的人,时间一久,也觉得一个月里有那么几天是在熬日子。
一些难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遇上卡壳的时候,整个办公室里都充满了低气压。
过关偏偏又很难,性格急躁的人坐着也不是,想出去走走放松放松心情,脑子里却还记挂着工作上的事。
“痛苦!”
“怎么就是算不出来呢!”
“结构强度结构强度,我整个十米高的钢板,这艘船绝对坏不了!”
一个接一个问题被汇总到林叙这里,他既要考虑到船体船底船的线型,tຊ又要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保证船的航速,要让船的性能达到最优化的状态。
“250立方米的深井泵,还有4……”
“外露部分的水喷淋管路要接在这里……”
目前,所有人交过来的方案,林叙都牢记于心,一张接一张设计图纸被他翻到烂,虽然图林叙只画了一小部分,大部分都来自项目组的成员们,可这些图都被林叙记熟了,不管是谁提到自己负责的部分,林叙都能迅速找到图纸,第一时间给出判断和答案。
虽然工作辛苦,可项目组的氛围却一派和谐。
因为林叙自身很勤劳,他又有深厚的造船基础,在项目准备期间,每一个人都很辛苦,可林叙通常是最辛苦的那个。
他给出答案和建议的速度很快,所以在他的项目组里,没有人会把时间浪费在等待这件事情上。
只要干过工作的都知道,绝大多数周期长的工作都消耗在了等领导签字、等领导给出指示的时间里,员工们一开始或许还动力满满,得到指示之后就第一时间进行下一步工作。
然而,等待的时间消耗了这份热情,特别是本该早早纠正的问题再等待许久之后才得到答复,再去纠正时,时间早就浪费空了。
领导们或许一直在强调自己对这个项目有多么“重视”,然而,在漫长的等待过程中,他的态度已经没有人相信了。
林叙绝对不是这样的。
不管项目组的成员们什么时候遇上麻烦,林叙一直都在那里。@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如果他也解决不了某个问题,他会第一时间去找厂领导,还会发动人脉摇来专家助力。
在项目组一众人筹备设计方案的时间里,林叙不知从哪儿又薅来一堆资料,据他说,都是他从自己看过的书和杂志里发现的。
大家惊异的点是,他既能找到这么多资料,还能在看过资料之后判断出资料的哪一部分内容对项目有用。
“这就是天才吗?”卢沛悠悠叹了口气,“我真是服了。”
他和张爱林都是正经的船舶专业毕业生,后者还是研究生,虽说拼学历拼不过林叙,可他们着实没有料到,自己和林叙之间的实力差距能有那么大。
“出国留学这么有效吗?”卢沛喃喃道。
张爱林手中不停,却轻声回他道:“他负责6万吨级散货船的时候还没出国。”
卢沛:“……那就是交大的本科特别厉害?”
张爱林:“……我读了研究生呢。”
在这两年新入职的员工里,卢沛和张爱林算是表现很突出的两位了,但每一次,他俩都会被林叙的表现衬托成渣渣,自信心受到强烈打击。
“我上个月回了一趟学校,见了导师。”张爱林道,“我导师教过林叙他们那一届的本科生,不过他没给林叙指导过论文,听说他刚进交大的时候是中游,二年级以后就一直靠前了。”
他从办公桌抽屉里递给卢沛一份报纸:“喏,看人家的大学。”
报纸上印着的,赫然是林叙大学期间鼓捣出的《焊接指南》。
“这是初始版本,还有最新版本的,咱们厂里的工人师傅都在用这个。”
卢沛:“……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他不是搞设计的吗?”
“这也是我的疑惑。”
“咱们没必要在这把他圈住,我觉得他哪里都懂。”卢沛叹了口气,“你觉得他有不懂的地方吗?”
张爱林点点头:“也对。”
《焊接指南》来源于林叙写的一篇论文,张爱林仔细查过,除了这篇论文和他本科毕业的论文之外,林叙个人的论文很少登在船舶业的相关杂志上,不知是不是因为对方根本不愿意写。
张爱林不觉得是因为对方不擅长理论,相反,只要和林叙交流过,谁都能发现林叙的理论功底很扎实,只是林叙没有把太多精力投入到论文上罢了。
张爱林也不清楚林叙现在是什么职称,只知道厂里不少师傅都叫他林工,他估计,以林叙接下数项任务的实力,他根本不用像其他人那样准备厚厚的一沓资料,只他目前参与建造的几艘船摆出来,就足以评上高级工程师了。
林叙压根就不用争。
第115章
怎么可能
过了许久, 这艘液化气船的建造方案终于正式出炉。
经过船舶总公司的审核与检验,方案得到了批准, 南江厂一行人便带上方案奔赴G国,争取这艘液化气船的订单。
“G国那边要两艘,这笔订单如果能成,今年咱们厂出口船的数据能漂亮不少。”
去G国这一批人,除了带队的副厂长施家望和技术科科长顾大成外,还有负责财务的两位员工,剩下的就是林叙和项目组的几位成员。
陈辽和徐军杨这次没去,和林叙一道去G国的,是他们技术科的一位老员工和张爱林这个新人。
林叙如今再南江厂颇受器重, 不过他进厂已经有几年,厂里也想发展发展后备力量。
这次出国和去热那亚不同,那次属于参与展出, 不管厂里能不能把船推销出去, 船展还是要参加的, 而这次,厂里要直面日子国和K国两个竞争对手,是去争取机会的,所以从登机的那一刻起, 南江厂一行人脸上都写满了严肃。
林叙第三次出国,对出国前的一系列准备早已驾轻就熟,但技术科的那位老同事和张爱林却都没出过国,临出发前, 两人对着林叙问了一遍又一遍。
林叙只能告诉他俩, 千万别紧张。
南江厂一行人里,对争取合同这事最熟练的还是施家望, 他是副厂长里最精通业务的一位,此前厂里接国内外的订单,他都参与过,林叙他们过来,主要是对设计方案进行解释,而另外几位同事则负责计算成本和利润。
林叙一直在造船一线,倒没有竞争订单的经历。
这艘船造出来要花多少钱,林叙多少还是清楚的,G国那边给出了报价范围,扣除掉生产成本之后,接下来就是净得的利润。
从南江厂出发去G国,又是一段漫长的旅途,林叙他们几个年轻点的还好,无非就是坐得腰酸背痛,施家望整个人都蔫蔫的:“要不是为了谈合同,我才懒得坐这个长途飞机。”
他看一眼后面坐着的张爱林,对方是第一次出国,两个眼睛睁得大大的,看什么都新鲜。
“现在市场行情不行,什么订单都有船厂争取,价格给得再低也得咬着牙做,做了好歹还能有一线生机,不做的话,连生机都没有。”
十年多前石油危机的影响至今依然存在,在南江厂步入正常轨道的那两年,恰好是国际船舶业去产能的时机,海运量大幅减少,新船价格很低,不少船厂都没能熬过去,直接破产了。
作为南江厂的领导层成员之一,施家望也无法判定,这次危机究竟要持续多久。
港岛大名鼎鼎的四大船王,都有三位未能从这次的航运低谷期抽身。
林叙很清楚,形势要一直到进入90年代才会有所缓和。
他们南江厂运气还算不错,因为新船价格的暴跌导致船东们将视线瞄准了性价比更高的船厂,K国的船厂就是因此而崛起的,华国也进入了不少船厂的视野之中。
海外有些船东在新船价格暴跌之后直接撕毁合同,因为即便加上违约金,如今购买一艘船的成本也比合同上的报价更低廉。
客观来说,G国这艘1.5万立方米的液化气船报价并不高,相比前几年降了有30%,但依然有日子国、K国的船厂和南江厂在争取。
这次前往G国,南江厂上下并无十足的拿到订单的把握,他们清楚自己手中握着什么样的牌,却不知道对手的底牌是什么。
南江厂还是把希望放在了船的质量上。
“实话说,G国的报价虽然不高,还是比国内的价格要高一些的。”施家望道,“何况一造两艘,生产成本还是能压缩压缩。”
虽然清楚竞争激烈,厂里还是要争取这个订单,这笔来自G国的订单没有欧洲的船厂争取,要么就是一些船厂已经破产,要么就是按G国的报价,欧洲船厂承担下这笔订单反而会亏损。
……
等飞机降落在G国机场,一行人也无暇游玩,休整一晚后,就开始为几天后的谈判做准备。
施家望这人平时虽然严格,倒也算是体恤下属的领导,平时只要有带厂里人出国学习的tຊ机会,他都会留个一天左右叫员工们出去逛一逛。
这也是这个年代的特色。
不过这次有要事在身,谈判结束之前,他们这一队人都留在酒店里。
为了应对这次竞争,南江厂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在当地使馆的帮助下,众人先对有意向购船的公司进行了全面的了解。
会议就在这家酒店开,这是G国方面指定的专门酒店,不仅南江厂的人住在这里,日子国和K国船厂的相关人员也住在这里。
这天林叙下楼吃完早餐,正和张爱林一边讨论一边往电梯口走,就看到一队西装革履、面上有谦卑之色的东方面孔来到了和他们同一个方向。
同一家酒店出现东方面孔本身就是罕见的事,而从对方身上,林叙也闻到了属于同行的味道。
对方也注意到了林叙。
不出意外的话,这应该就是和他们一起竞争这艘船的日子国人。
林叙很年轻,张爱林有一张娃娃脸,他都研究生毕业了,可看着却比本科毕业的卢沛还要年轻。
日子国人明面上是不会做出盯着人看这种失礼行为的,不过林叙依旧敏锐察觉到了一道道关注的视线。
待林叙两人先下了电梯,日子国的一对男女低声道:“他们是华国人,K国人?”
“应该是华国人。”其中一人道,“他们很年轻,华国人很爱按资排辈,这两位应该是船厂的家属?这种事在华国一点也不意外。”
“因为对他们来说,出国一趟很不容易,我们国家的人可以自由自在行走在全世界,对他们来说,来一趟G国是极难得的机会。”
“那不是很可怜吗?”
“可怜”这个词才冒出来,那队日子国人就爆发出了一阵哄笑声。
片刻之后,领队提醒道:“虽然我们造船的实力要胜过华国,但对于华国船厂,我们也要保持警惕。”
“他们能造出比我们更优秀的船?”答话那人一脸不可思议,“我认为这不可能。”
“你要知道,铃木君,在几年以前,华国甚至没有一艘液化气船,但现在,他们已经成功造出来了。”
年轻的铃木君眼神中仍有轻视,不过对于领队的提醒,他倒是保持了一定的尊重。
这次来G国争取订单,在这一队日子国人心里,他们最大的竞争对手只有K国船厂,南江厂众人千里迢迢跑过来,却完全没有被他们放在眼里。
这只是一次在电梯上的偶遇,林叙也没把这些日子国人当回事。
仔细想想,现在是80年代,日子国那几家大船厂恐怕已经开始造假了。
眼下船舶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非以往可比,华国靠的是人力优势,人力成本低,工人们又勤劳肯干,效率相当之高,K国靠的是政/府补贴,哪怕船厂的订单注定亏损,政/府也会为船厂补上差价,让船厂能够在竞争中占据优势,进而打出本国船舶业的口碑。
日子国的人工成本不低,自身也没有得到补贴,虽然技术是先进的,可造船这一行,技术先进不代表能省钱,哪怕是日子国,这两年新船的开工率也不到前两年的70%,船的价格低了,开工率又降了,人工成本省不了,那只能从原料上节省了。
当然,这只是林叙的揣测,如果有任何冤枉日子国人的地方,那就继续冤枉下去吧。
……
几天之后,林叙跟着施家望一起来到了会议室。
一行人手中都拿着厚厚的资料,到会议室时,G国人已经到了,待南江厂一行人坐定之后,会议桌的另外一边,日子国和K国的船厂人员也已经来到。
会议室里静悄悄的,三方都将自己的设计方案交给了G国方面,同时交上去的还有对这艘船的报价。
此刻没有人交头接耳,所有人都是一脸严肃的表情,对于大船厂而言,两艘液化气船带来的利润或许并不高昂,但在如今的形势下,能接到订单本身就是一种胜利。@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有竞争对手在,三方都给出了自认为够低的报价。
南江厂这边,出发之前,厂里就针对报价的底线通过气,虽说厂里很需要争取到这笔订单,可如果最终得到一个亏损的结果的话,厂里就没有生产的必要。
施家望抿着唇,内心也有些忐忑。
因为他不清楚对手那边给了什么样的报价,在他看来,南江厂报出的价格已经做出了让步了,如果日子国和K国给出了更低的价格,施家望觉得,这艘液化气船应该造不出来。
不久之后,G国方面的负责人道:“我们对三家船厂的报价进行了比对,在我手中的三份方案里,南江造船厂附上的价格是最低的。”
日子国和K国的负责人朝南江厂的方向瞥了过来,对这个结果,他们心里并不意外。
眼下华国虽然还不是后世那个世界工厂,可他们已经承担了不少从日子国和华国转移的生产订单。
华国的报价必然更低一些,在来G国之前,K国和日子国的造船厂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
然而,船舶这个行业和其他不同,它不是靠低价取胜的。
低价的前提是,两家工厂造船能力相当,造出的船品质相当,那船东方面自然会选择价格更优惠的那家。
南江厂的造船能力和他们相当?
这简直是最好听的玩笑话。
因而,下一刻,G国方面提出了要求:“我需要各位向我们阐述你们各自的设计方案,以便我们最终确定这笔订单究竟要交给哪一家船厂。”
“南江厂报价最低,那就由南江厂的一位代表先来。”
隔壁的另一间会议室已经打开了,G国方面先行过去,随后,在对面两队人的关注之下,林叙自南江厂的队列中起身,去了隔壁会议室。
日子国和K国众人表情略有些讶异,都没想到南江厂居然派了一位年轻人。
这让他们觉得,在对这笔订单的竞争中,他们似乎可以拔得头筹了。
“南江厂为什么会派他过去?”
“我无法理解他们的决定,这是一艘液化气船,不是可以随意敷衍的交易。”
何况南江厂是第一位上前的,通常来说,在谈判中第一位出场的一般不占优势。
撇开这个因素不谈,日子国和K国两家船厂也不认为南江厂的设计方案优于自身。
林叙这一去,时间着实有些漫长,施家望整个人很难放松下来,他手边放着一瓶矿泉水,他此刻都没有心思去喝它。
隔了许久,会议室的门终于打开了,林叙的身影出现在了他视野之中。
施家望注意到,林叙的表情还算沉稳,至少没有沮丧的情绪。
等林叙坐稳,施家望终于忍不住问了一声。
“该说的我都说了,对方的问题我也答上了。”林叙低声道。
“那就好。”
接下来,日子国和K国的船厂代表陆续进了会议室,日子国代表的神情还算平稳,K国代表却喜形于色,刚刚他不仅将他们厂方案的优势表达了出来,更实现了和G国方面的互动。
这次他们K国是有备而来。
当然,K国这家船厂也没有将南江厂放在眼里,他们眼中的竞争对手只有日子国一家。
又是一段漫长的讨论期,会议是上午9点开始的,中午众人潦草吃了一些,现在已经是下午5点了,G国方面还在讨论。
许久之后,G国方面的负责人才重新露了面。
众人的视线全部朝他看过去。
“各位,经过深思熟虑,综合考虑了三家船厂的设计方案,我们最终决定的合作对象是——”
会议室里更安静了。
施家望握笔的手都有些颤抖,日子国那位负责人表面平淡,心情却相当紧张。
最后阐述的K国代表则露出了自信,他认为,自家船厂报价或许比南江厂高,但绝对比日子国船厂更低,在技术上,眼下的K国和日子国或许还有差距,但差距并不会太大,他们的技术绝对能稳稳赢过南江厂。
那么综合考虑方案和报价,G国方面最合适的合作对象必然是——
“来自华国的南江造船厂。”
G国负责人的脸上带着令人如沐春风的笑容,但他口中的话语却实在冰冷,这一瞬间,K国代表甚至怀疑自己听错了。
这怎么可能?
第116章
谈判
对于这笔订单, K国船厂可谓信心满满,经过十数年的发展, 他们K国造船业已经今非昔比,在造船量和技术上实现了飞跃。
“这不可能!”
“不会是读错了名单吧?”
K国船厂的代表直接从座位上站起身,目光锐利地看向宣读完合作方的G国负责tຊ人。
输给日子国船厂,他们好歹还有充足的理由,这只会激励他们在回国后更加发奋图强,可输给南江造船厂……
只因为南江厂给出的报价更低廉?
而面对K国代表的质疑,G国方面的负责人只是道:“没有念错,我们确定,接下来的合作方是南江造船厂。”
合作这时已尘埃落定, 南江厂一行人不由露出了放松的笑意。
G国负责人读名单的时候,施家望双手紧紧攥着笔,后背都快被汗水浸湿了。
抉择只在对方一念之间, 他们这边却要经历无数煎熬。
但好在, 订单到手了。
施家望在心里盘算了一遍, 这两艘船报价多少,他们的生产成本是多少,最终能获得多少利润。
当然,眼下形势变幻莫测, 签完合同之后,这船就得抓紧回去造了,早点把合同完成最好。
……
面对这样的结果,日子国和K国方面也毫无办法, 决定权掌握在船东手上, 是G国方面选择了南江造船厂。
不过临走之前,K国代表还是放了狠话:“我认为, 在价格和品质之间,您应该做出更理智的选择,只靠低价是无法赢得市场的。”
他话音刚落,G国方面的负责人和施家望还没有反应过来,日子国船厂代表却用一种难言的表情盯着他。
靠低价赢不了市场?
当初K国一步步蚕食日子国在国际船舶市场的份额,靠的不就是比日子国船厂更低廉的价格吗?
现在的南江厂,就是曾经的K国造船厂。
而听到K国代表这话,南江厂这一侧的年轻人们表情都带着愤慨,施家望伸手,示意他们冷静下来。
G国已经择定了他们作为合作方,K国代表发两句牢骚倒也正常,他们没必要去自证什么,相信对方的眼光,也相信自身的实力就好。
如果G国方面只考虑价格,那在三方的报价揭晓时,G国方面早就该选择报价最低的南江厂了,就没有后续审方案的环节了。
那也就意味着,他们绝不是靠价格收获信赖的,而是靠船的品质。
接下来,施家望负责和G国船东签订协议,针对价格和造船的其他方面一一商定细节,其他人都先放了假,可以在G国街头逛一逛、采购采购,林叙却依然跟在施家望身后,核定某些具体项上责任的归属。
可以说,确定合作的时间很短,签订合同的时间却相当漫长,南江厂这边把每个部分都仔细过了一遍,尤其是涉及到维修和违约金的部分。
如今形势不同以往,船东的资金链说断就断,可能船已经造出来了,钱还没有到位,在这种情况下,在合同中做出再细的约定都是有必要的,这样可以规避掉很多风险。
林叙在一旁一条条地确认,毕竟这艘船回去之后还是由他负责造的。
“你先多学学,以后也有用到的一天。”施家望道,“咱们厂里虽然请专家帮看了,但首先自己要能看懂,别掉进人家给你挖的陷阱里。”
“这合同实在太长了。”林叙叹了口气,“看得人眼睛都花了。”
不过他造船也不是一年两年,只要是涉及到造船的合作,内容就没有不复杂的,毕竟一艘船实在太贵了,他们拿着几百块的工资,干的却都是上亿的活。
合同上的内容很细很密,涵盖了设计、资金、建造以及维修的种种细节,这艘船的液货系统要采用G国系统,这一条也被列了进去。
资金方面,虽然南江厂有专人负责,可林叙也是有造船经验的,各部分材料的成本价,他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林叙嘴上嫌弃合同篇幅长,可到了该看的时候,他看得尤其仔细。
施家望最欣赏的就是他这种认真的个性,年纪轻轻就比谁都要沉稳,还没有功利心。
造船并不是一个轻松的行业,就算南江厂是业内数得上号的大厂,也未必留得住年轻人,从前工作都是稳的,进厂就是一辈子,现在形势毕竟不同了。
……
南江厂一行人又在G国停留了几天,合同签订的消息则提早一步传到了厂里——在南江厂近几年接的海外订单里,这是价格最高的一笔订单。
高附加值的船,利润其实相当可观,因为有能力建造的国家就那么几个,除此之外,这一类船的报价通常都以亿为单位。
施家望这个电话打得很早,因为他虽然是这次出国的领队,可接订单这种事关南江厂发展的重大事项,他必然要向程安民汇报。
“真拿下了?”
接到电话的时候,程安民还有些不敢相信,因为满打满算,从他们这队人出差到拿下订单,中间只间隔了几天。
“拿下了。”施家望给程安民细细讲述了会议的全过程,“日子国和K国两组人进去的时候,我还以为这个订单落不到咱们厂头上了。”
“林叙他们的设计绝对是合格的。”程安民道,“这小子对造船很敏锐。”
“确实。”订单到手,施家望的语气也很放松,“说实话,我心里没什么底。”
“这事要往好处想,要不是咱们厂造过液化气船,咱们也没勇气去投这个项目,成了就好,成了就好。”
“林叙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放在以前,我哪里敢想咱们厂造液化气船这种事。”
程安民内心感慨无数:“等林叙回来,厂里又得想法子给他奖励了。”
施家望笑道:“这确实为难,都不知道给他奖什么好了。”
从林叙进厂以来,厂里给他升职加薪都好几回了,物质上的奖励也有,就这样还有人提意见,说不能对林叙太破格。
甚至还有人在那大言不惭,说林叙之所以能把那一艘艘船造出来,是因为厂里给了他发挥的平台,离了南江厂他就什么也不是,他既然进了厂,为厂里做事是应该的。
听了这些说法,程安民只想摇头。
离了南江厂,那不还有大连厂羊城厂和北方的大船厂吗?
厂长们年底去总公司述职的时候,老有人找上程安民,问他什么时候把林叙放到其他船厂来:“这是人才的流动,你可别太抠。”
敢接海外液化气船订单的人才,南江厂居然要往外推,他程安民可没膨胀到那种程度。
挂断电话之后,程安民思考了片刻,他去人事那边要来了林叙的档案,研究了一会之后,他决定,等施家望从G国回来,上会再讨论讨论。
程安民很快把南江厂拿下两艘液化气船的消息通知了下去!
“哦哦哦哦!”项目组众人一派开心。
“我就知道林叙能行!牛了!”
“这个项目接到手的话,咱们又得忙起来了吧?”
“说什么呢?忙不比闲着好?”
工人师傅们也为这个消息感到高兴。
南江厂如今的日子倒是好过,可是报纸上写了,好几家兄弟单位如今都快揭不开锅了。
厂子有订单才有效益,有效益才能开工,忙着好歹有工资拿,厂子越红火工资才能更高,要真一年半载都接不到像样的订单,一家老小都等着饿肚子吗?
何况南江厂这么大的盘子,小一点的订单都不够塞牙缝的。
“干脆施厂长以后都出国了,就别回来了。”
“你这么说,秀萍可要骂人了,施厂长一年到头都不怎么见得到人,你还嫌他在厂里多了。”
厂里议论纷纷的时候,南江厂一行人终于把和G国方面的合同签完了。
双方针对一些条款商讨了许久,各种推拉,可以说是寸步不让。
到这时候,林叙才体会到了施家望的厉害之处,林叙清楚南江厂的底线在哪里,可施家望却用自己的谈判技巧为自家厂子谋到更多福利。
他只能感慨,能当上他们厂副厂长的,果然都不是简单角色。
施家望这人平时表现得很严肃,可到了谈判桌上,他很懂在不知不觉间给人挖坑。
林叙默默点了个赞。
和对方相比,自己实在是太菜了,可以说是情商低到令人发指。
从林叙分到南江厂开始,施家望就是他的分管副厂长,对方对他可谓十分照顾,就像这次谈合同,施家望除了要林叙了解合同流程外,也在告诉他,在船厂里,林叙可以走技术路线,但不能只走技术这一条路线,要懂业务,但同样要懂做人。
他想把造船这件事做好,就要不断减少摆在他面前的阻碍。
这次来G国,一直到最后两天,林叙才有了出去溜达的机会。
G国和北美的tຊ氛围又完全不同,G国为外人所知的是规模巨大的汽车市场,国人心中的豪车代表BBA都产自G国,但因为历史原因,G国的造船业并不发达,在以造船工业闻名的欧洲国家里,G国根本排不上号。
对眼下的南江厂众人而言,买一辆最普通的小汽车都相当困难,至于BBA这些,他们根本都不敢想,在87年,奥迪才正式进入华国市场,它是BBA三家里最早进入华国市场的。
这个时候的G国汽车业恐怕也没有想到,在未来的某一天,由华国生产的电动汽车会在业内引发一阵震动。
当然,在这个时候,哪怕是身为南江厂副厂长的施家望都没有考虑过买车。@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在这个年代,他绝对是薪酬最高的那一批人了。
林叙还是只买了些日常用品,吃的喝的这些,还买了点化妆品和药品,这是徐军杨点名要的。
林叙照样去书店搜罗了一圈,眼下国内的书店倒是恢复正常经营了,可惜大众化的书籍居多,专业方向的书籍则要少很多。
书的价格依然贵到让人肉痛,不过林叙已经习惯了,这些书绝大多数时候都能派上用场,唯一的问题是,林叙觉得宿舍已经快装不下了。
他打算等回了厂里就去申请一个大点的宿舍,再整几个铁皮柜,把他那一堆书都整理好了。
见林叙又买了不少书回去,施家望叫其他人帮忙替林叙分一分:“你是不是放了不少书在技术科那?”
林叙点了点头。
“那些书回头你列个清单,厂里给你报了。”施家望道,“下次也这样。”
林叙每个月就那么些工资,在这随便买几本书,他大半年工资就没了。
林叙自己愿意掏这个钱,他作为领导不能装作看不到。
除了逛书店外,林叙他们还去距离比较近的几个景点逛了逛,这次出来,厂里有人带了相机,大家热热闹闹拍了张集体照。
“难得出来一趟,还不知道以后什么时候有空再来呢。”
“林叙,往后站一点。”
接了订单,带着满满的成果回去,众人心情和来的时候完全不同了,虽说厂里在等着他们汇报成果,施家望还是给一行人多留了一天时间。
“回去之后就要忙起来了。”
“干咱们这行,真是忙了发愁,闲了更发愁。”
“回去之后,把这艘船造好,订单会越来越多的。”
南江厂众人并不清楚船舶业的寒冬会在什么时候结束,谁都没有预测未来的本事,不过因为这一次拿下的订单,他们开始对未来充满信心。
第117章
好消息
第一百一十七章
等一行人回了厂里, 施家望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被叫过去参加厂长会了。
其他人则先回宿舍调整作息, 林叙到家后洗了个澡就睡了,赶一趟路要比他平时加班更累些,虽然林叙出过不止一次国,可他还是不习惯倒时差,就算一觉睡到天亮,他还是连打了几个哈欠。
“有那么困吗?”陈辽问林叙。
林叙摆摆手:“我现在连话都不想说。”
回来之后,他把给徐军杨陈辽他们带的东西分了分,他给陈辽带了些胶卷,还分出去了不少零食。
“就知道你还惦记着我们。”陈辽扑上来要给林叙一个拥抱, 被林叙飞速闪过。
陈辽默默看着他:“这是我表达友情的方式。”
这次出国,厂里带回来了好消息,不出意外的话, 再过一段时间, 林叙他们就要持续忙碌着了。
之前在做设计方案的时候, 项目组众人已经意识到了一艘1.5万立方米液化气船的建造难度,如今任务真落到了肩膀上,除了有活干的兴奋外,众人只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慢慢来呗, 在合同约定期内完成不就行了?”
“咱们都造过两艘了,再造两艘也不在话下。”
在南江厂造船这两年,林叙几人别的没学会,乐天的心态学了个十成十。
不管是一开始造“南江”号, 还是后来造3000立方米液化气船, 难度都比现在难上不少。
万事开头难,然后中间难, 最后结尾难,压根没有什么轻松的地方。
“这几天咱们就等着领导们安排任务?”
“应该是吧。”
“等呗等呗。”
陈辽和徐军杨早已习惯了火热的造船节奏,他俩虽然不如林叙受领导器重,可对于造船这件事,两人也有旁人所没有的毅力与坚持。
林叙和陈辽、徐军杨三人都是大学本科毕业,当然,几人现在都有了国外认可的研究生学历,在他们的同学里,毕业之后进船厂的占了一半,还有一部分继续深造,还有进机关、进研究所和船级社的。
毕业这几年,林叙听说过,他们同届的哪位同学目前定居在海外国家,成为海外认可的人才,也有人像林叙几人那样被单位送到海外去培养,深造之后就没有回来的。
可林叙他们还是习惯在船厂,看着一艘艘船由图纸变为现实,看自己参与建造的船不断受到认可。
他们三个人甚至没有考虑过离开南江厂,主要就是因为南江厂有他们喜欢的造船的氛围。
说实话,如果不是真心喜欢造船,他们恐怕会积极转到文职岗位——那里压力更小、离厂领导更近、工资也不会少太多。
造船的日子不管有多枯燥难熬,几人都坚持下来了。
……
之后的几天,林叙就一边看自己从海外带回来的资料,一边等厂里发来的通知。
造这两艘船,林叙是必然要参与的,他干脆在没开始之前先把自己脑海中的思路完善了一下——在去G国之前,林叙构想过这艘船该怎么造,不过因为当时并不确定南江厂会拿下这笔订单,林叙只能先把自己的想法埋在了心里。
陈辽和徐军杨,包括项目组的其他成员,也开始为这艘船的建造做准备工作了。
和以往的造船经验相似,这艘船,众人依旧是先标难点。
难点通常有几十上百个,要突破它们,非得把脑细胞烧空了不可。
“厂长看到我这么努力,应该也会被感动吧?”陈辽感慨道,“明明任务还没下来,我在这积极个什么劲啊。”
“别发牢骚了,干吧。”徐军杨拍了林叙肩膀一下,“借我支笔。”
几人嘴上聊着家常,手中的动作却不停,没过多久就汇总出了好几个问题。
现在才刚刚开始,等正式开工之后,任务的难度绝对会提升一截。
林叙这几天也没有想其他,技术科偶尔有问题需要他去解决,厂里新接的集装箱船的订单,林叙偶尔也会去帮帮忙。
可这一天,他和陈辽、徐军杨他们一起去食堂吃饭,去的路上,不知是不是林叙的错觉,他觉得厂里有不少人在盯着他看。
他认识的会和他打个招呼:“林工,这么好的消息你瞒着大家,多没意思。”
也有那种看不惯林叙受厂领导器重的,会阴阳怪气他几声:“小林啊,还是你下手快,一个人先跑到我们这些老家伙前面了。”
林叙一脸茫然看向陈辽和徐军杨:“我最近做什么了吗?”
“出国了?”除了这个,两人也想不到其他理由。
看眼看着盯着他看的人越来越多,还有人偷偷伸手对着他指指点点,林叙更是无奈:“什么情况?”
“会不会是领导又给你发了奖金?”徐军杨猜测道,“咱们厂能争取到G国的订单,你的功劳很大吧?”
“又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林叙道,“只是领导捎上我了而已。”
“过度谦虚就是骄傲了,林叙同志。”陈辽一本正经道。
林叙:“……我一直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不谦虚的人。”
陈辽和徐军杨分别斜眼看他。
等到了食堂,进门的一瞬,林叙有种自己正受万众瞩目的感觉,他终于受不了了,拉住还在吃饭的张爱林和卢沛就问:“大家在议论什么,我最近没做坏事吧?”
他懒得吃米饭,就拿了个馒头,把馒头撕开慢悠悠吃。
卢沛和张爱林停下筷子:“你没听说?厂里没人告诉你?”
“听说什么?”林叙疑惑道,“我最近也不闲,哪有空关注厂里的八卦。”
听到林叙这么说,卢沛和张爱林都默默叹了口气,冲林叙露出一个羡慕的眼神:“我听说,厂里要给你tຊ分房子了。”
“还是分在新建的那栋宿舍楼,比咱们现在住的宿舍楼要宽敞,也干净,听说只有老同志才有这种待遇。”
林叙嚼馒头的动作停住了:“给我分房?”
张爱林和卢沛齐齐点头。
如果这个传闻是真的,那林叙明白自己遭人惦记的原因了。
这年头,哪个单位房子都紧张,有哪些在厂里工作了3、40年的老工人,到现在还是一家几口人住在之前单位分的老房子里,就算子女接了他的工作,单位也不可能额外再给他分一套房。
分房这事,一向是按资排辈。@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厂里不少人承认林叙有功劳,可他才来厂里几年,居然已经分到了一套大房子,这让在厂里干了几十年的员工们如何甘心?
见林叙陷入沉思,陈辽忽然撞了他一下:“这可是分房哎,你不会想着不要吧?”
“别傻啊,单位分给你的,你就得要了。”
陈辽清楚林叙的性格,在他认识的人里,林叙是最不计较得失的,可在他看来,单位决定给林叙分房,不是因为林叙会拍领导马屁,也不是因为他有个亲戚在南江厂当厂长,而是他实实在在靠自己拼来的。
他和林叙差不多时间进厂,林叙都被厂里安排房子了,他却还要排队,说他不羡慕那是不可能的。@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可旁人分了这房子他或许会不服气,林叙有房子分,他很服气。
不服气的也去G国抢订单啊!
“而且你分了房子,我们也有干活的动力啊。”陈辽道,“我可不想熬到中年才分到一套房。”
林叙看向他:“我没说不要,我就是没想到厂里会这么快给我分房子。”
“我早就想到了。”徐军杨忽然道。
“我也想到了。”
等林叙在食堂听说了这个消息,全南江厂的人也都知道了。
那些还没分到房的倒是想找领导闹一闹,谁知不知谁出的馊主意,领导叫人把林叙的履历贴在了人事办公室门口,有不服气的,就来和林叙比一比履历,谁能赢过林叙,就把房子改成他的!
这一招一出,谁都没声了。
“到底谁想的这招?”陈辽听说之后笑喷了。
“据说厂领导还不是直接让人对比。”徐军杨补充道,“我听说,是只要有人去楼上闹,领导就叫人把他的履历和你的履历摆在一块儿,让大家都能看见。”
林叙:“……”
他只能赞美一声牛逼。
从这个角度看,他们厂的领导们也是敢想敢干。
不过经厂领导这么一折腾,那些对这次分房不服的人也就渐渐熄火了。
都到八十年代了,南江厂按资排辈的氛围已经不如前些年,这几年厂里大力提拔像林叙这样的年轻人,林叙也在岗位上做出了成绩,这次分房也是看成绩说话,不看和厂领导的关系,分到房子的一批员工里,也没有和厂领导关系特别亲密的。
林叙是程安民的师弟没错,可放眼整个南江厂,程安民的师弟可不止他一个,多了去了。
让不服气的声音彻底消失的,还有最近厂子收获的两笔订单。
一笔是来自苏省一家企业的订单,据说船主是林叙老家那边过来的,找上南江厂,是因为林叙回老家的时候替他修了船。
“那笔货要是出不掉,大冬天的我跳河的心都有了。”@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虽说对方要购买的只是一艘普通的货船,费用不高,可这是找上门来的订单,南江厂没有不接的道理。
还有一笔订单则来自海外。
是北美一家船东发来的资料。
南江厂目前和坡国、G国有过合作,却没有做过北美那边的订单,这次对方要采购的是两艘散货船,这一类型的船北美当地也能造,北美船厂的实力虽然不如1950年以前,底子还是有的。
可船东觉得北美船厂报价太高,除此之外,眼下北美船厂主要承接的是军船订单,民船的制造技术已经不如以往了。
经过和船东的沟通,南江厂方面才了解到,这笔订单是北美的一位大学教授介绍来的,他说,在华国的南江造船厂,他有一位很出色的弟子,对方所在的工厂或许能提供性价比最高的散货船。
既是北美,又是教授和弟子,几位厂领导的目光立刻锁定了林叙。
领导们把林叙找来一问,果然,林叙在北美的时候跟的就是那位古德曼教授。
到这时候,南江厂再没有一个人对林叙分房这事有意见了。
只这两笔因他而来的订单,林叙就完全配得上一套分房了。
自这以后,厂里再没有人说自己出国留学也能和林叙一样出色的酸话了,出国归出国,买船却是要靠真金白银的。
如果林叙不被他的导师看重,人家是闲得发慌,非得千里迢迢介绍人来南江厂买船呢?
第118章
突然的举报信
“林叙到底哪来的那么多人脉?”
“一艘船的价格, 应该不便宜吧。”
“对他分房那事,我现在是没意见了, 我反正拉不到人来给咱们厂买船。”
“难怪我之前听说,林叙出国那几年,他那个老师特别看重他,想叫他留在北美。”
“还有这种传闻?真的假的?”
“他拒绝了?”
“他要真留在那,日子绝对比现在好过,想想看,他老师可是认识有财力买船的人。”
分房的风波结束后,关于林叙的传闻一直不断,主要是这几年, 国内和国外的交流日益频繁,在海城这个地界,时常听说谁家有海外关系的消息。
有海外关系=有钱, 眼下他们一个月工资不过几百块而已, 可那些从国外回来的人, 一出手就是上千块,这样的大方,的确叫人对去国外心生向往。
林叙如果真有留在国外的机会,他却偏不留, 在一些人看来,他其实有些傻。
“所以领导们才考虑给他分房吧?照这种说法,林叙对咱们厂的贡献其实挺大?”
“反正换成我自己,有这么好的机会, 我估计都不会回来。”
林叙:“……”
虽说他不太喜欢这样的传闻, 但从某种程度上说,传闻让他的形象更加高大上了。
他的想法很简单, 就是造船,不管海外有多发达,他在那里不会得到和南江厂一样多的机会,仅此而已。
……
林叙领到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面积依然不大,这个年头的工厂分房都是这样,能有60多平都属于面积可以的,客厅通常做得小小的,卧室更大一些,不过因为是新建的原因,这套分房要比林叙之前的宿舍干净许多。
南江厂建的楼不少,不过对于林叙而言,这是他回到70年代以后获得的第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六层楼里的三楼,楼层也相当不错。
他清楚,这是厂领导在照顾他。
如今厂里的分房都是一家人住在一块,林叙这种年纪轻一些的按道理说都该住高层,低的几层给家里有老人的住,他最后能分到三楼,也有领导们的坚持在其中。
“真好啊。”陈辽一脸羡慕,“家具也配好了。”
以后世的眼光看,这套房子可谓相当朴素,不过在陈辽他们眼里,林叙这样就等于是落户在海城了。
“这样等你小舅以后过来,就不用再住招待所了,直接住家里就行。”
林叙点了点头:“确实。”
不管怎么说,有一套自己的房子终归方便一些。
陈辽和徐军杨在房子里转了转,给林叙送了些必需品,锅碗瓢盆这些,林叙特意找木匠打了书柜,把自己买的一堆书和杂志放进去。
书柜面积够大,陈辽和徐军杨干脆塞了些自己的书过来,林叙这套房子宽敞,后面他俩可以来林叙这里看看书。
为此,两人特意带了一些休闲小说,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还有翻译自国外的《基督山伯爵》《第三次浪潮》这些,放在十年前,林叙他们压根没有读这些书的机会。
“你也不能老看那些专业书籍,得看点休闲类的放松放松。”徐军杨道,“不然等老了,人就看傻了。”
林叙笑道:“你这是从哪里听来的歪理邪说?”
“这不是歪理邪说,这是针对你的郑重提醒。”陈辽拍了一下林叙的肩膀,“总不能天天沉迷工作,也要tຊ有一些娱乐。”
为了庆祝林叙分到了新房子,几人又外出吃了一顿大餐。
主要是再过几天,他们几个人必然一个比一个忙,到时候别说聚餐了,他们连去食堂的机会都未必有。
这就是船厂的工作节奏,虽说闲的时间也有可真正忙起来,那是一眼望不到头。
好在针对G国这两艘船的订单,林叙他们已经做了充足的准备,并不是脑袋放空直接就上了,压力虽然大,但他们只需要按正常造船的节奏走下去就好。
困难是必然可以被克服的。
……
此刻的林叙还沉浸在造新船的喜悦之中,殊不知,一封针对他的举报信已经到了南江厂的人事科。
这封举报信不是出自内部人员的手笔,因为自林叙进厂之后,他除了参与到造船之外,和厂里其他人没有其他方面的往来。
能带上他名字的,一般只有业务上的工作。
举报信先到了施家望手里,和施家望一起看这封举报信的,还有分管纪律的副厂长刘若安。
“这是什么情况?老施,你了解吗?”
施家望摇了摇头:“具体我也不太了解,我只知道,林叙他舅舅来过厂里,他自己也没说过父母的情况。”
“林叙的档案里,他户口原来在宁安市,后来下乡,到了现在的地方,他父母的名字倒是都有,和举报信里说的一样。”
举报信上的举报人来自苏省宁安市,在信中他自我介绍是林叙的哥哥,说在林叙考上大学之后,一次都没有回去探望过父亲,也没有给家里寄过钱,对父亲不闻不问。
这次他父亲已经去世了,从他父亲生病以来,林叙都很冷漠,完全没有尽到作为子女的责任。
施家望皱起眉:“举报信上说的是真的吗?”
“这个还有待核实,不过既然人家过来举报了,我绝对要找林叙了解一下情况,另外我会安排人去宁安车辆厂,具体了解一下详情。”
见施家望表情慢慢变得严肃,刘若安道:“放心,我只是问情况,不会耽误了厂里的订单。”
施家望点了点头:“我明白,我就是不相信林叙是那种人。”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都说父母不会有错,可到了咱们这个年纪,谁不知道,父母有父母的过错,子女有子女的过错,只是双方都不肯承认罢了。”刘若安安慰施家望道。
“我也觉得这举报人说的未必是真。”刘若安盯着举报信看了一会,“林叙来海城读大学之前,他的户口在乡下,和外公舅舅的户口绑在一起,我估计就是那时候乡下接班这些事,在我们厂里,这种事闹出来的都不止一起,我处理的经验也比较丰富。”
“放心吧,别苦着一张脸。”
刘若安于是把林叙找了过来。
听到消息的第一时间,林叙还有些不相信:“他死了?”
“举报信上是这么说的。”刘若安观察着林叙神色。
一看林叙的语气,他就知道举报信上有些内容至少是真的,比如林叙和顾国前之间的关系。
“这怎么可能呢?”下一秒,林叙的话也让刘若安有些惊诧。
他只能道:“生老病死都是寻常,你节哀。”
林叙之所以觉得诧异,是因为,在他印象中,顾国前绝对不会这么早死,对方可是跟着顾征享了好多年的福,至少活到了70多岁。
怎么可能这么快就死了呢?
林叙可以说,两辈子进行对比的话,他这边的变化确实比较大,可顾国前那边却还和上辈子一样,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就算有变化,林叙也不觉得是自己考上大学、来了海城导致的。
因为正如举报信中所说,他自来了海城之后,就和宁安市那边彻底断了联系。
“林叙同志,举报信上所说的内容是真的吗?”刘若安换上一副严肃的表情。
林叙点了点头:“是真的。”
刘若安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问林叙,他问的主要是举报信上涉及的内容,比如林叙工作之后有没有回去探望顾国前,有没有尽到身为儿子的孝道,有没有给顾国前寄钱等等。
林叙的回答却相当统一:“没有。”
刘若安:“……”@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林叙这么答的话,他如实报上去,程安民和施家望两人恐怕都不会放过他。
刘若安于是另外加了一张纸,问林叙:“你有什么苦衷吗?之前厂里的房子没分你,还是说你父亲让你哥哥留在了城里,把你放在了乡下?”
刘若安猜测,大概就是这些原因,他问过话之后,林叙也跟着点头。
从进南江厂之后,林叙没提过顾国前和王书梅的事,他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上,也希望厂里的同事们对他的印象都和工作有关,而不是关乎他的私人生活。
不然他在工作上的表现越突出,旁人反而越会盯着他的私生活说。
他现在过的生活、他的工作、他读的书,都和顾国前王书梅夫妇俩没有任何关系,他已经彻底摆脱了上辈子这两个人的影响,过上了属于自己的人生。
顾国前和王书梅怎样,林叙没有多谈,好在刘若安没有逼迫他,他在等着宁安那边传过来的消息。
南江厂离宁安车辆厂并不算远,开车过去更快,所以刘若安很快得到了消息,宁安车辆厂那边甚至给刘若安写了一份情况说明。
看到说明的刘若安:“……”
他负责纪律这块,自然是嫉恶如仇的性格,可看到宁安车辆厂出具的情况说明,他满脑子都是“这个顾征怎么有脸写信举报的?”
他从前不觉得林叙惨,觉得他学历高,进厂之后方方面面的表现都很突出,简直是当代杰出青年的典范。
结果现在……
根本就是个倒霉孩子嘛!
他把情况和施家望简单一说,施家望也惊呆了:“还有这事?”
难怪上次林叙他小舅到了南江厂,也半个字不提林叙他爸的事。
“亲儿子下乡当知青,继子接工作,林叙连住的地方都没有?”
“高考当天后妈去闹事,还被派出所给抓了?”
“这个顾征也是前科累累,脚踏两条船,和对象分手,结果对象考上大学,他考不上大学,工作也不行,后来辞掉工作做生意,把老本都填进去了?”
“他举报是因为他没钱给林叙他爸办后事?林叙他爸这么多年的工资和退休金都被他拿去还债了?”
“宁安车辆厂那边还说,林叙改姓这事他们也知道,本来林叙和他外公外婆不在一个户口上,按理说他回城就能换城市户口了,但是他后妈不肯他上宁安那边的户口,他户口只能留在乡下。”
施家望:“……还有这样当爹的?”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林叙运气不好,才摊上了这么个爹。”
施家望叹了口气:“这就不是一般的运气不好了。”
“不过爹死了还是得回去看看,免得给人留话柄。”施家望道,“到时候以咱们厂的名义送点慰问过去,多给林叙争点面子。要我是林叙,我也不愿意回去,可现在名声重要,不能因为这么个人,把他的名声给耽误了。”
第119章
回宁安
第一百一十九章
“你们领导叫你去, 你就去呗。”电话里,林文华对林叙嘱咐道, “他那边难道是刀山火海不成?”
直到林叙打电话回家,林文华才得知了顾国前去世的消息。
两家已经断了往来不少年,林文华他们平时没事也不会往宁安市跑。
他们确实不喜欢顾国前,可顾国前毕竟是林叙的父亲,哪怕顾国前没有为林叙的人生做出任何贡献,他既然不在了,林叙确实该回去看看。
林文华心里也有疑惑,顾国前比他们大不了几岁,在厂里上班没那么辛苦, 何况他退得早,又有退休金,城里医疗也比农村强得多, 在林文华看来, 顾国前看起来根本不像不长寿的样子。
林家两老虽说上了年纪身体不太好, 但也只是有些小毛病,没什么大问题。
林文华接了这个电话,林正祥和王仁凤自然也听说了这个消息。
在两位老人心里,顾国前绝对能排到讨厌的人前几名, 他作为女婿,对丈人丈母娘不闻不问倒也罢了,这天底下的女婿,就没有不怕去丈母娘家的。
可他不该对林叙那样。
说实话, 自从林叙他妈死后, 林正祥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顾国前为什么要这么对林叙?
他还不能在王仁凤面前提这个想法, 提了,王仁凤就会成夜成夜睡不着,还会偷偷哭,她都那么大年纪了,林正祥tຊ见不得她那么伤心。
王仁凤时常也想,自家闺女和外孙难道就那么命苦?
随着时间的流逝,特别是林叙考上大学之后,王仁凤这种想法淡了一些,可这不代表她心里对顾国前没有愤恨。
他怎么对林叙的,王仁凤至今一条一条记得,只是她情绪比较内敛,不会对外人道出她对顾国前的愤恨。
为人父母,不该是顾国前这个样子。
“死了也好。”王仁凤咬牙切齿道,“我这把年纪了,不怕咒了他折寿。”
她和林正祥都不知道林叙被顾征举报的事,这不是什么好事,林叙不想说出来叫家里人担心。
王仁凤甚至还以为,顾国前和王书梅夫妇俩还过着自己幸幸福福的小日子,不知道两人早已闹翻了。
……
南江厂这边,刘若安针对这份对林叙的举报信只是冷处理,没有也不可能给出什么实质性的处分。
据林叙说,他和顾国前夫妇根本没有联系过,这样叫他怎么尽孝道?
何况农村人都知道,拿了老人财产的那个人负责养老、尽孝道。
顾国前的房子和财产没归林叙,他工作也没给林叙,林叙要参加高考,他这个当爹的没给任何助力不说,后妈还跳出来给林叙添堵。
可以说,林叙能考上大学,说明老天爷都站在他那边。
施家望感慨道:“现在想想,林叙能到咱们厂也不容易啊。”@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这种事他也不好说。”刘若安叹了口气,“难道见了谁都要说自己亲爹不是东西?”
要不是他们去查了档案,也没有人知道顾国前和林叙居然是父子关系。
“你说这个……举报人,他既然能找到咱们厂,把林叙给举报了,他就不能过来通知一声,说他爸身体不行了,让林叙回去看看?”
“就是不安好心呗。”施家望道,“林叙过得不错,他过得不好,这种举报不需要理由的。”
从前领导们只觉得林叙稳重踏实,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相比其他年轻人更全面更成熟,现在想来,林叙自己未必愿意那么成熟,不过是生活所迫罢了。
……
时隔多年,林叙又一次来到了宁安铁路宿舍。
或许是住进了厂里分给他的新房的缘故,再去看他年少时象征着城里人地位的铁路宿舍,林叙只觉得这里相当破旧,和他印象中一点也不一样。
进了宿舍区,门口依然人来人往,很多人林叙却已经不认识了,门卫大爷也换了,依旧是一个老头,却和之前的老头长得不太像。
“你找谁?”见到一个陌生面孔,门卫大爷多问了一句。
这会儿林叙被叫住,宿舍区其他人的视线也落在了他身上。
“我找二号楼顾国前。”
他一出声,就有人立刻反应了过来:“你是顾叙吧?”
“应该叫林叙吧?多少年没见你了,听说你去海城读书了,现在户口迁到海城了吧?”
见林叙点头,那人又笑道:“我就说你肯定会有出息,真够了不起的。”
那人对着林叙夸了又夸,可林叙着实想不起来对方是谁,只能尴尬笑一笑。
他往二号楼的方向继续走,就听身后有人问他是谁,那个和他打招呼的住户小声介绍:“就是顾国前……前头的那个。”
“就是他啊!”
林叙心中无奈,他都离了铁路宿舍多少年了,这里居然还有他的传说。@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等到了二号楼,爬楼梯的时候,破败感似乎又上了一层,在他印象中,栏杆原本已经生了锈,眼下锈斑似乎更深了,地上的青苔依然在,墙上则沾着各色痕迹。
不知为什么,同样是宿舍,林叙总觉得南江厂宿舍的氛围要更好些,他之前住的也是老房子,却不会给他这么强烈的破败感。
上辈子,林叙确实被这里的生活拘束住了。
哪怕这里地方很小,邻居们之间时不时就会发生矛盾,可住在这里意味着有城市户口,有公粮吃,不必每天下地干活,在农村的日子越苦,林叙越会在脑海里描摹铁路宿舍的美好。
现在看来,不过如此。
顾国前家门前还有人,估计是他去世没多久,该办的流程还没办完,等林叙敲了门,屋里好几双眼睛齐齐盯着他看,林叙一时之间都不知该怎么应对。
但不得不说,铁路宿舍这套房子比他印象中乱很多,他明明记得,当时顾国前工资高,王书梅这人心地虽然不好,却都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可以说是纤毫不染。
有回下雨,林叙跑回来,他脚底带着泥,王书梅跟在他身后,他走到那,王书梅擦到哪,对年少时的他而言,那真是一副噩梦般的景象,哪怕过了两辈子,林叙都能回想起当时地面的纹理。
但现在,这间屋子简直乱糟糟的,东西被随意放着,椅子上挂着乱七八糟的东西,桌上似乎也覆了一层灰尘,除了墙上挂着的那幅水墨画外,这间屋子和林叙印象中毫无关联。
他露面的一瞬,王书梅已经发现了他。
旁人她不记得,林叙这张脸,王书梅这辈子却记得清清楚楚,她一直觉得,家里的日子之所以往坏处走,就是因为林叙考上了大学。
“你来做什么?来看笑话的吗?”
王书梅也不清楚顾征去南江厂举报林叙的事,这阵子顾征一直不在家,回来了就是要钱,顾国前的身后事都是她一个人忙的,厂里倒是也有人出了力,可大头还是在王书梅肩上。
她尽量一切从简,反正她也不愿意为顾国前花太多心思,之所以还是办了,是因为听厂里的意思,她不给顾国前办丧事,这套房子厂里就不给她继续住了。
这个威胁对王书梅还是足够的。
她又不是厂里人,按理说,顾国前过世之后,这套房子就该被收回,可她眼下孤零零的一个人,不给她住到这房子里,她难道要睡到大马路上?
眼下的形势和70年代早已不同,王书梅听到过传闻,说厂里的房子后面可能要归个人。
现在林叙回来,在王书梅看来,他看顾国前是假,来抢这套房子才是真!
这些年,王书梅的性格不像之前那么尖酸刻薄,人家都觉得她伺候顾国前不容易,加上顾征没什么出息,成天只知道在外面瞎折腾,把钱都败光了,年轻一辈看到王书梅,就只以为她可怜,全不知道她曾经做过什么了。
对王书梅的质问,林叙毫不理会,他本身也不是带着真情实意过来,只是尽一尽自己作为儿子的义务而已。
宁安这边该忙的事已经忙完了,林叙过来也只是添乱,他放下钱和厂里给的慰问品,和其他认识的人寒暄了几句,之后就离开了。
王书梅对他这么恶劣,旁边人反倒觉得不好意思了:“林叙,难得过来,去我们家坐坐呗!”
“就是,都多少年没见你了!”
林叙笑道:“我就不去了,单位那里还有事要忙,我先去厂里那边找找领导。”
“你找领导做什么?”王书梅原本就觉得林叙这次回来是和她抢房子的,这下更确定了,“厂里分的房子和你一毛钱关系都没有,你就别惦记了。”
林叙:“……”
他从来没有想过,王书梅的思维居然这么发散。
将来这套房子或许还比较值钱,但是现在,林叙既不在宁安市工作,也不在宁安市定居,他留着一套宁安市的房子做什么?
退一万步说,就算他想要这套房子,宁安这边的领导们也不会把房子给他。
各个单位的员工住房都比较紧张,领导怎么可能不考虑本厂职工,反而把房子分给他一个南江造船厂的?
不过王书梅既然觉得他在惦记房子,林叙也不介意说两句话激一激她:“房子具体归谁,应该是领导决定吧?你说了不算。”
林叙去找车辆厂领导,无非是还一下人情,他被顾征举报,车辆厂这边特意为他出了份情况说明。
之前他考上大学,车辆厂也给了他一些照顾。
王书梅没拦住林叙,神色就有些气急败坏,她倒是想跟上林叙闹一闹,可林叙一转眼就不见了踪影,王书梅现在完全不敢得罪车辆厂的领导,生怕对方叫她把房子腾出来。
……
车辆厂这边领导也换了一轮,林叙熟悉的几位都已经退休了,他去见了领导,表达了一下感谢,又去袁秀萍和汪爱民tຊ家里坐了坐,袁秀萍也已经退休了,汪爱民却还在铁路高中教书,随着高考恢复,愿意读高中的家长和学生越来越多了。
汪爱民见了林叙也很高兴,他特意留林叙在家吃了顿饭,两人聊了聊这几年的工作见闻。
听说林叙去国外读了研究生之后,汪爱民的脸上只有惊喜:“这几年我有不少学生读了大学,可没有谁去国外读研究生,具体是个什么章程,你详细给我说说,这样人家问起来,我也不至于两眼一抹黑。”
林叙就原原本本说了,具体的流程,学什么内容,还有经济支出这些,到最后,汪爱民干脆拿了个本子记了下来:“这些都值得参考,现在是没什么人出国读书,可到了以后,出国读书的人肯定会越来越多。”
“就是这个开销……”他感慨道,“我要是再年轻20岁,我也出国去看看,瞧瞧人家和咱们这究竟有哪里不一样。”
林叙能有出息,汪爱民相当欣慰。
林叙那么刻苦,之前又经历过不少波折,好在现在一切都过去了,他的生活已经走上了正轨。
反观顾国前那一家子,细节汪爱民都不愿意和林叙说,就一个字——乱。
外人看着都不明白,好好的日子怎么就被那一家子过成这样?
铁路宿舍这么多人家,顾国前的工资算是高的,顾征也顺利接手了他的工作,不像那些孩子多的,老大接了工作,老二就成了无业游民。
顾征的日子绝对是能过好的,偏偏他自己瞎折腾,东一出西一出的,最后把自己折腾进了沟里。
当然,汪爱民只能说,这纯粹是活该。
偷了人家的东西,总有要还的一天。
第120章
建造
第一百二十章
王书梅担心的分房的事, 林叙压根没和车辆厂领导们提,他压根就不觊觎这套房子, 更何况这是顾国前住过的房子,林叙的心态就是和顾国前这一家子一刀两断,又何必给自己找麻烦?
他心里这么想,王书梅却不这么认为。
一是宁安市的房子多少也值一些钱,二则就算林叙不缺房子,他难道就不想报复回来吗?
要是她,眼见得欺负自己的人过得一天不如一天,她保准天天去人家家门口围观。
王书梅可不认为林叙是那种大度的人,不管怎么说, 林叙身上有一半顾国前的血脉,她对顾国前这人实在是了解透了——这个世界上就没有比顾国前更自私的人。
顾国前生病后就成天折腾她,身体不好衬得他脾气更加暴躁, 偏偏他表面上又装出一副大度模样, 叫外人以为他是被她和顾征逼成现在这样的。
顾国前看钱又看得很紧, 自从他生病之后,他那点退休工资就成了他的眼珠子,看得死紧死紧,旁人碰都碰不得。
王书梅手头原本就没什么钱, 顾征非要从车辆厂辞职,说是要出去做什么生意,把她这些年辛苦攒下的钱全部都掏空了。
虽说顾征是亲儿子,可王书梅心里不是没有怨气。
这是她的养老钱, 是她下半生的依靠, 顾征连这都惦记上了,有没有替她考虑过?
还有一件事, 王书梅一个字都不敢对外声张,那就是——顾国前是被气死的。
顾国前病了不少年,一直是一副恹恹的样子,家里人和邻居们都习惯了。
一般来说,急症通常结束得更快,像他这种长期养着的,反而可以活得久一些。
顾国前之前开始发病,就是被王书梅和顾征气到了,后来顾征非要辞掉车辆厂的工作,厂里有风言风语传出来,顾国前的症状就加重了一些。
而真正让顾国前一命呜呼的,是顾征回家摸他存款这事——顾征外出做生意,不仅把本钱赔光了,还欠了一屁股债,据他说是路上被人给抢劫了,可王书梅觉得,抢劫也得有钱有东西才能抢,他身上的债总不至于是抢出来的吧?
顾征没钱还债,就铤而走险打起了顾国前的主意。
顾国前有钱这事,他们一家三口都知道得清清楚楚。
他每月的退休工资都攥在自己手里,说是买药钱,剩下的只有一小部分留给王书梅买菜用,这部分钱,王书梅克扣不了太多,一旦顾国前发现她克扣了,下次他的钱就会自动变少。
王书梅以前从不觉得顾国前精,经过这一遭,她才发现顾国前这人简直精到了骨子里。
钱多的时候还好,他不介意花钱买一份安宁,可一旦钱少了,他的本性就会彻底暴露出来。
就这样,从林叙读大学到现在,顾国前存了差不多十年的钱,他生病之后,车辆厂还会时不时给他发点慰问,每年年节也有相应的补助,这些钱和大富之家相比不算什么,对普通家庭而言,这却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了。
顾征知道他的钱放在哪儿,就趁着他不在家,偷偷摸摸拿一些,却没想,刚好撞上了从外面闲逛回来的顾国前。
顾征和顾国前爆发了这辈子最激烈的一次争吵,王书梅自然站在儿子那边,不肯向着顾国前。
顾征觉得顾国前攒着这笔钱也没什么用,反正他是个快死的人了,王书梅觉得顾国前存钱纯粹是为了林叙。
“你儿子有了大出息,还差你这点钱?别说你存着的这么些钱了,就算你现在捧十倍的钱给他,林叙理都不会理你的。”
“不如把这钱给我花了,等我发了财,我妈和你都能过上好日子!”
既然被顾国前发现了,顾征一不做二不休,直接上手开始抢钱了。
顾国前怎么可能容他这样?
他本来就不能情绪激动,得在家慢慢休养着,这次顾征说的话直接刺激得他急火攻心,他伸手去拦顾征,又哪里拦得过身形高大的继子?
就这样,顾国前一条老命直接送掉了。
王书梅不敢承认顾国前是被他们母子俩害没了的,只说他忽然就不行了。
她心里其实也害怕,所以林叙上门的时候,她只敢故作凶巴巴吼林叙两句,生怕林叙问到顾国前的死因。
好在林叙没有细问。
不过王书梅还是担惊受怕了很久,唯恐林叙对房子的归属有异议。
顾国前生病的日子里,她恨顾国前恨到想她早死,可顾国前人真没了,王书梅发现,她还是得倚仗顾国前这个名字,才能有一个安稳生活的地方。
她现在夜里睡不好,也吃不好,眼睛一闭就觉得顾国前要来找她索命。
王书梅很想把顾国前的遗照给撤了,每次看到照片,她都觉得顾国前两只眼睛在瞪着她,就像他死之前瞪着她的眼神。
可是她不敢,她估计,只要她敢把照片撤了,旁人一定能看出端倪,除此之外,只有她还是顾国前的老婆,她才能在铁路宿舍这套房子里继续住下去,哪怕住得并不安稳。
……
林叙从来没有怀疑过顾国前的死因,就算怀疑,他觉得,自己也不该是那个提出要侦查的人。
毕竟他连户口都没有和顾国前绑在一起,在各种官方的文件上,顾国前、王书梅和顾征才更像是一家三口。
他匆匆去了一趟宁安,见了该见的人,就又匆匆忙忙回了南江厂。
“事情都忙完了?”施家望关心了一句,“你回去有没有受刁难?”
林叙笑道:“我都这么大了,还有谁能刁难我?都是我小时候的事了。”
“那就好。”施家望放下心来,“你就踏踏实实工作,别受那些事影响。”
林叙回来之后,陈辽和徐军杨他们也都关心了他几句,林叙被举报这事厂里人知道的不多,陈辽和徐军杨却是知道的。
两人和林叙走得很近,从前只知道他和父亲那边关系很一般,经过举报这一遭,几人才知道,林叙他爸居然是这种货色。
徐军杨自己有孩子,他恨不得把这天底下最好的东西都捧给自家小孩,从他的角度,他根本想象不了自家小孩如果遭到林叙那样的对待,他会怎么发疯。
不过这毕竟是林叙的家事,两人也不好多说什么,只得拍拍林叙的肩膀安慰他两声。
“我小舅对我和我爸差不多。”林叙道,“我日子没你们以为的那么坏。”
“再说了,我对造船感兴趣,对造火车不感兴趣,就算我接了他的班,我肯定会自己想办法考出来的。”
“也对。”陈辽点点头,“你要是留在宁安,咱们就不可能认识了。”
“那我也没法从恒升厂出来了。”@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对啊。”
几人彼此安慰了几句,到最后都忍不住笑出了声。
从宁tຊ安市回来之后,林叙就正式回归了工作岗位,先是给两艘液化气船做建造方案,这两艘船的规模着实太大,南江厂这边准备算是充分了,却依旧会遇见各种各样的问题。
首先是船体结构的问题,当初做设计方案的时候,项目组众人考虑的是液货舱如何吊入船舱,却没有考虑到下水时的船体强度能否承受这股力量,所以建造期间,项目组临时出了一份加强船体结构的方案,才把这一关给通过了。(注1)
项目组的日常就是算算算,由于建造成本高,不少试验都是模拟进行的,做的船模试验,但因为船模试验和真实的船只运行不是同一个概念,偶尔也会出现船模试验通过,建造之后却怎么也没法通过试验的情况。
这种时候,考虑到工期,不管众人是否愿意,加班成了唯一的选择。
林叙庆幸他们之前建造过液化气船,在建造这两艘船时,之前遇到过的问题都被他们给规避掉了,但客观来说,不到下水那一刻,他们大脑里的那根弦都必须时刻绷紧了。
甚至船已经下水了,作为项目组的一员,他依然不能松懈。
“林叙,喷淋设备计算出现了问题,你来看一看!”
“林叙,……”
每到这个时候,林叙就要按一按太阳穴,做好去抢救的心理准备。
水喷淋系统主要是为了防范火灾,系统是直接购买的,设备和计算都由厂家提供,可设备买回来之后,计算却出现了错误,南江厂这边核对了好几遍,却始终无法令系统正常运行。
众人不愿意相信厂家那边提供的计算数据出现了问题,可现实是,在造船这一关上,厂家出现问题的频次也不在少数。
这也是林叙他们害怕遇到的问题。
他们买系统回来是想直接就能用的,而不是替厂家检查他们的系统究竟存在什么样的错误。
为了尽量在正式开建前把问题全部解决掉,项目组还在徐军杨的带动下制作了几个软件,选择各个项目的最优解,把隐患彻底消除了。
之后就是正式建造了。
设计过程中规避的问题大半都能得到解决,而到了建造过程中,南江厂对这艘船的目标是建得“最好”,因而无论是负责设计的,还是负责生产的,无一不绞尽脑汁。
这是南江厂打开欧洲市场的一艘液化气船,厂里想借此展示一番自身的实力。
对于这艘船的建造,林叙同样是全程参与,不过他倒不必每天都去盯了,在这个项目上,林叙是负责把控大方向的那个人。
工人师傅们也不是第一次造液化气船,针对这一类型的船,在建造之前,项目组也提供了一份长长的生产说明,把建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包括在其中了。
和项目组的成员都是精兵强将一样,能参与到这两艘液化气船建造的,也无一不是南江厂最有功底的老师傅们。
说明往那儿一摆,老师傅们就知道该怎么下手了。
对林叙而言,造新船是积攒经验的过程,对工人师傅们而言,同样是如此。
这两艘船的建造是全程按G国船级社的要求进行的,对林叙他们而言,各国船级社的标准和规范都有一定的差异,设计的过程同样是学习的过程。
海洋、港口的不同,注定了船型、吃水量等必然有不同的标准。
除了林叙所在的项目组外,这两艘液化气船也有几家研究所的参与——一些设备专利引进自海外,生产则是在国内进行,引进之后,自然要学习一下人家的设备是怎么造出来的。